彼時,Temu剛剛出海,經驗不足,摸著SHEIN的“供貨+包攬銷售”的石頭,推出“全托管模式”。
Temu將辦公地點設在SHEIN附近,動輒以幾倍薪資猛挖SHEIN的員工,并以優厚的條件(剛開始的時候)不斷吸引SHEIN的供應商。
Temu增長得實在太快了,在上線的短短幾個月里狂飆突進,App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,GMV水漲船高,且經常霸榜App下載量榜首。
Temu與SHEIN的市場有很大的交叉和重疊。
SHEIN的護城河雖然寬且大,但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護住自己的地盤。
漸漸地,兩者矛盾公開化了。
7月17日,路透社消息透露,Temu在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對SHEIN提起新訴訟,指控其違反美國反壟斷法。
Temu在起訴書中稱,SHEIN“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簽訂獨家協議,阻止他們與Temu合作”。截至5月,SHEIN已要求在SHEIN平臺上供應或銷售的約8338家制造商簽署獨家經銷協議。這阻止了這些制造商在Temu平臺上提供產品,或向Temu平臺上的賣家提供產品”。
Temu表示,為SHEIN供貨的8000多家制造商,在行業內很有影響力,占有能力供應超快時尚的商家總數的70%-80%。SHEIN至少采取了四種遏制競爭的措施,包括對與Temu合作的供應商處以罰款,以及強迫供應商簽署“忠誠宣誓”等。
對此,SHEIN發言人回應稱,Temu的指控“沒有根據,我們將積極應訴”。
Temu洶洶進逼,但它只是SHEIN一個較為突出的對手。
Temu的“全托管模式”釋放出巨大的能量,跟從者越來越多,且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平臺,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(Aliexpress)、TikTok Shop等。
速賣通(Aliexpress)有一定的基本盤, TikTok Shop有龐大的流量根基,每一個平臺“都不太容易對付”。
在“全托管模式”下,這些平臺所售的商品基本是“下沉市場定位”,與SHEIN的消費人群有很大的重疊之處。
隨著這些平臺攻城略地,SHEIN一邊要守住基本盤,同時要做好平臺化,在自營業務與平臺業務之間走鋼絲,因此,它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。
不過,話說回來,在各大競對的壓力之下,SHEIN的利潤和銷售額在今年上半年依然實現實質性增長,可見SHEIN的底子厚,護城河寬,具有較大的戰略緩沖空間以及向上生長的潛力。我們期望更多出海平臺成長起來,給跨境電商和品牌出海提供更好的土壤。(億觀資訊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