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3年01月11日 0
“綠聯科技是安克創新(Anker)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,兩者的主營產品、市場和經營模式具有很多交叉點。 ”
近日,深圳3C大賣家綠聯科技科技成功過會,離正式上市僅一步之遙。
綠聯科技是安克創新(Anker)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,兩者的主營產品、市場和經營模式具有很多交叉點。
在上市招股說明書中,綠聯科技也將安克創新列為重要對比的對象。
綠聯科技的充電產品、音頻產品與安克創新高度重合。尤其是充電產品,一直被視為安克創新的替代性產品之一。
圖/綠聯科技的充電產品
此外,音頻類產品中的耳機 ,也是在市場上緊緊跟在安克創新創新后面。
在利潤、研發投入、研發專利等方面,綠聯科技也緊緊跟在安克創新后面。
以2021年為例,綠聯科技的營收為34.46億元,歸母凈利潤為2.97億元,安克創新的營收為125.74億元,歸母利潤為9.82億元。
雖然兩者的營收差距非常大,但是歸母凈利潤方面,并沒有拉開相同倍數的距離。
在專利方面,綠聯科技也是當仁不讓,發明專利12項,實用新型專利214項,外觀設計專利1109項,而安克創新對應的數字是67項、376項和316項。
這是因為,綠聯科技在研發投入方面,同樣也舍得花錢。2022年上半年,安克創新的研發費占營收比為7.61%,綠聯科技為4.62%。
在前幾年,兩者之間的研發投入比,也保持在近似的比例。
圖/綠聯科技與安克創新創新、公牛集團、海能實業研發費率數據對比
圖/綠聯科技的研發投入
▊安克創新與綠聯科技都“堅持不刷單”,猛燒廣告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綠聯科技與安克創新一樣,“堅持不刷單”。
綠聯科技公告稱,公司實現了天貓、京東、亞馬遜、速賣通、Shopee、Lazada等平臺的覆蓋,“不存在刷單、刷好評、違規操作等被線上銷售平臺封號或者采取處罰措施的情形。”
那么,不刷單,流量如何來?銷量如何來呢?主要靠燒廣告了。
亞馬遜是綠聯科技最主要的銷售平臺, 2020年和2021年,綠聯科技在亞馬遜站內廣告的支出,分別達到了1.02億元和1.30億元。
2022年上半年,其在亞馬遜站內廣告投入也達到6935萬元。
至于其他平臺,速賣通、Shopee、Lazada等,綠聯科技的廣告費支出少了很多,在速賣通只花了153.27萬,而在Shopee和Lazada等平臺,只花了幾十萬。
綠聯科技在各大電商平臺的廣告形式多樣,主要采用CPC廣告、DSP廣告、CPM廣告和CPV廣告等廣告形式。
由此可知,投入大量研發費用、做出好產品的綠聯科技與安克創新,照樣要給亞馬遜繳納“流量過路費”。
綠聯科技的推廣費占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35.64%(2021年)和 35.64%(2022年上半年)。
除了在平臺的廣告費,綠聯科技同時也在微信公眾號、抖音、Deal、YouTube、TikTok、Facebook等線上平臺進行推廣,有時也通過展會等線下渠道推廣,由此構成了一筆巨大的費用。
除了推廣費,綠聯科技還要電商平臺繳納數額不菲的“平臺服務費”。
2021年全年,綠聯科技的平臺服務費達到了2.34億元。
此外,銷售部門職工薪酬也是重要的一大塊。這其中,包括其亞馬遜店鋪的運營人員的薪酬。 2021年銷售員工的底薪、提成達到了1.05億元。
一年下來,綠聯科技的總銷售費高達5.83億元。
▊嚴重依賴電商平臺 ,但經營風險比安克創新更低
綠聯科技是一個典型的靠電商發家的3C企業。
其對線上電商平臺非常依賴,其78.14%(2021年)和 77.04%(2022上半年)的營收都來自線上電商平臺。
其中,大部分來自線上B2C渠道,一小部分來自于線上B2B渠道。
這一依賴程度已經超過了其對手安克創新。
安克在電商平臺的占比,已經下降到50%多。因此,如果電商平臺政策有波動,而綠聯科技未能很好地適應,必將帶來傷筋動骨式的影響。
綠聯科技在各大電商平臺的營收如何?
毫無疑問,亞馬遜是綠聯科技最為依賴的平臺,從2019-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,亞馬遜都是綠聯科技的最大收入來源平臺。
2021年,亞馬遜為其貢獻的營收為11.49億元,占了總營收的三分之一。
二國內平臺京東、天貓分別位居第二、第三,速賣通、Lazada、Shopee等為綠聯科技貢獻的收入比僅為個位數。
這一點,綠聯科技與安克創新有所不同。
安克創新的絕大部分營收來自國外,而綠聯科技的營收,一半來自國外,一半來自國內。 相比之下,國外市場貢獻的營收會多一些。
因此,總體來看,綠聯科技的市場風險會比嚴重依賴海外市場的安克創新更低一些,畢竟,海外市場是客場,可控性比國內市場更低一些。
不過,話說回來, 境外市場的毛利是比境內更高的。
以2021年為例,綠聯科技境外市場的毛利率為44.01%,而境內市場的為31.4%。可以說,境外市場是非常值得開拓的。
▊傳輸類產品營收最高,音視頻產品毛利率最高
綠聯科技的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、音視頻類、充電類、移動周邊類、存儲類五大系列。
圖/綠聯傳輸類產品USB-C 多功能擴展塢
其中,傳輸類產品貢獻的營收最高,2021年的收入達到12.35億元。這些產品包括擴展塢、集線器、數據線等。
其次,為音視頻產品和充電產品,在2021年分別貢獻了8.7億和7.8億營收。
此外,移動周邊產品貢獻了3.32億營收。這些產品包括手機平板支架、保護殼、保護膜等。
從各大產品的毛利率來看,其2022年上半年的排列,幾乎近似于營收占比的排列。傳輸類產品與音頻率產品的毛利率,非常接近,分別為39.19%和39.02%。
充電類產品為36.01%。
存儲類產品的毛利率最低,僅為28.6%。
總體而言,綠聯科技面臨著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。
根據 Statista 數據,自 2015 年起,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,至 2021 年已達 11120 億美元,預計 2027 年將增長至 12017 億美元。
市場規模巨大,行業內發展空間充足。
我們期待更多像綠聯科技、安克創新一樣的中國公司走出去。(億觀分析報道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1-27
藍海億觀網2020-11-16
藍海億觀網2020-12-03
藍海億觀網2024-05-23
藍海億觀網2020-08-26
藍海億觀網2021-06-14
藍海億觀網2021-11-11
藍海億觀網2025-01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