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2年03月21日 0
“不打廣告“活不成”?新品90%單量靠廣告,單點費用貴43%!”
從2021年4月30日開始,亞馬遜持續對中國大賣家賬號進行封殺。
大封號持續近半年,才堪堪平息。隨后,“測評”(刷單)從必備的運營的手段,逐漸變成了禁忌。
“測評”遭到嚴查之后,許多賣家不得不將原本用于獲取評論的經費,轉而投向了站內廣告、缺失了“測評”的流量支撐,目前,許多中小賣家新品上架后,單量90%來自于廣告。
早在“刷單戰”轉型“廣告戰”之前,賽維、子不語、晨北科技等大賣家,在CPC廣告上的投入動輒數千萬、數億元。其中,賽維在亞馬遜上,一年的CPC廣告費高達1.66億元。
如今,人人不敢“刷”的情況下,從大賣家到中小賣家,都一頭扎入到廣告戰中,以爭奪一份訂單,不斷加劇內卷,成本大增。
大幅增加的廣告需求,不僅讓亞馬遜賺得盆滿缽滿,而且還將廣告單次點擊價格推高了43%。
●亞馬遜是“廣告戰”的最大贏家
01
賽維半年花1.66億元在CPC廣告,
亞馬遜廣告是個“消金窟”,賣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以引流。其中,大賣家的投入更是動輒數千萬乃至數億,光廣告投入,就是許多賣家一兩年甚至幾年的營收。
以空氣炸鍋一炮而紅的亞馬遜上市大賣家Vesyn晨北科技,其2021年上半年,僅在營銷及廣告開支上,就花了620.8萬美元,合人民幣約3947.54萬元。
據晨北科技說明,2021年上半年推出了新品,同時其業務增長較為強勁,導致營銷及廣告開支有所增長。Vesyn晨北科技的主要營收,來自于亞馬遜平臺。
2021年上半年,其營收總計約1.99億美元,其中約1.88億美元營收來自于亞馬遜的VC賬號和SC賬號。
雖然沒有明確數據表明,但依舊能夠判斷出,其營銷及廣告支出,大部分花在了亞馬遜平臺上。
Vensy晨北科技的近4000萬廣告支出,看起來龐大。但跟下面的兩個大賣家比起來,還真不算多。
賽維在其招股書中顯示,2021年1-6月,其在亞馬遜CPC廣告的支出,就高達約1.66億元,其他平臺的站內推廣與之相比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而其2021年上半年,亞馬遜平臺營收占比呈現大幅度增長,也影響到其廣告支出的投入。
對比其2020年、2019年及2018年數據,可以明顯感覺到其在其他平臺的廣告投入占比下滑,而亞馬遜CPC廣告投入的占比卻逆勢上漲。
而另一個近期重啟IPO的時尚類大賣家子不語,其2021年用于各個電商平臺的廣告支出則高達3.19億元。占其全年總營收的13.6%。
同樣的,子不語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據,但其營收大部分來自于亞馬遜平臺,也能猜測一二,其廣告支出當中,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于亞馬遜。
2021年,子不語營收總計約23.47億元,其中亞馬遜平臺貢獻了約16.72億元,占其總營收比約71.27%。
當然,除了亞馬遜等電商平臺的廣告支出以外,子不語2021年還向谷歌、Facebook等社交媒體及搜索引擎支出了約1.84億元的廣告費,用于給獨立網站引流。
從上述大賣家的情況來看,在亞馬遜嚴打刷單期間,大賣家們在亞馬遜廣告上的投入確實也在逐漸增加。
02
不刷單,賣家新品出單,
大賣家在廣告上的投入很大,中小賣家對廣告的依賴程度也不低。
在2021年亞馬遜打擊刷單過程中,賣家Gina的店鋪被封號。“寫申訴,寫到要哭”,Gina總算救回了店鋪,決定“痛定思痛做個好人”。從2022年開始,Gina拋棄了刷單,開始研究廣告投放技巧。
在新品上架之后,Gina開了一個SP廣告和兩個SD廣告。
SP廣告效果還可以,雖然有兩個目前沒有轉化,但其中一個新品轉化率接近9%。
(知無不言)
但她的SD廣告,至今只有點擊,沒有任何轉化。在這種情況下,Gina只能將SD廣告關了。
作為從“刷單”轉型“廣告戰”的其中一員,Gina在慢慢熟悉廣告打法,慢慢地適應了給亞馬遜交“學費”和“保護費”。
賣家李吉在刷單開始嚴管之后,也加大廣告投入,但其廣告效果,卻越來越差。
李吉新品上架后,就一直燒著廣告,從未斷過。一開始,無論是手動還是自動廣告,效果都不錯,有著良好的流量和轉化。
開了一個月之后,流量趨于穩定,自然出單量開始增加。
但好景不長,過了一小段時間后,廣告轉化率越來越差。李吉不得不減少競價,慢慢降低廣告花費。
然而,廣告花費降低,流量也跟著下降。最終,在這種惡性循環下,一批listing逐漸沒了流量。
李吉有好幾個產品,都是這樣“無疾而終”的。
而這些產品,大部分都還沒達到業內平均的生命周期。有好幾個產品下架之后,李吉仍然看到競爭對手的鏈接依舊賣得不錯。
李吉的經歷,是眾多中小賣家現狀的縮影。
賣家劉桐對亞馬遜廣告,做過較為深入的了解。
他最終得出一個結論:與其花大量時間摳廣告效果,不如在產品上下足功夫。
劉桐公司一直以來,都是堅持白帽打法。即便劉桐認為做好產品比花時間摳廣告重要,也不能否認,廣告出單的占比一直都不低。
新品期的產品,廣告出單占比在90%,屬于正常現象。流量穩定后,產品的廣告出單也要占到50%-70%左右。
但是,有沒有在產品上下功夫,廣告效果的差別還是很大的。
劉桐公司的產品,同質化較為嚴重的,如果沒有進行差異化改進或者搭配出售,80%都會虧損。這種產品的廣告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:
一是廣告燒錢,但轉化率低,不投入廣告的話,自然流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。但是一旦投入廣告,產品立馬出現虧損。
另一種是連開廣告都沒有流量保證。只有直接開到虧損的競價,才能有些許流量。但這樣換來的流量基本沒有意義。
只有少數幾個產品能穩定出單,但是盈利情況卻時好時壞。
相對的,有做差異化改進和自己調研市場開私模的產品,廣告效果卻比劉桐想象中的要好,產品成功率在85%以上,廣告轉化率比同質化產品要高很多。
雖然大部分優化后的產品每日出單量只有5-20單,但是勝在單量穩定,可持續盈利,廣告出單也能夠保持盈利。
“現在的亞馬遜廣告,還是很看產品的。沒有先發優勢,大部分同質化產品很難靠廣告推起來。競爭不過頭部賣家。”
劉桐認為,雖然廣告依舊要花錢,但也確實該讓產品往多元化方向發展。避免同質化,能夠很大程度上避開價格戰和廣告內卷。
03
亞馬遜廣告單次點擊價格增長43%,
事實上,賣家在亞馬遜上的廣告支出增加,確實也給亞馬遜帶來了不小的增收。
據Marketplace Pulse數據顯示,2021年底,亞馬遜廣告單次點擊價格,從年初的0.93美元,增長到了1.33美元,漲幅達到了43%。
而與此同時,亞馬遜上的廣告需求增速,高過了其廣告位增速,從而導致廣告價格的上漲。
相較于廣告價格的上漲,亞馬遜的廣告轉化率卻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的水平。
2021年,亞馬遜的廣告轉化率平均穩定在12%-13%,與以往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動。但因為廣告需求增大,而廣告位數量穩定,導致廣告競價上漲。
相對的,廣告占銷售的成本(ACOS)也就增長了。
2020年,亞馬遜上平均ACOS為22%,然而到了2021年初,該數據增長到了25%,并一路增長到30%以上。
2020年,亞馬遜上平均每銷售一件產品,需要花費6-7美元廣告費,到了2021年,該成本增長到了9-10美元。
(圖源:Marketplace Pulse)
廣告收入的增長,帶來的“賺錢快感”或許讓亞馬遜嘗到了甜頭。Marketplace Pulse認為,亞馬遜上的產品推薦和個性化推薦,正在被廣告取代,企圖以廣告引導消費者消費購物。
包括產品頁上,也都充斥著廣告,而不再是“其他人還看過這個產品”等消費引導。
廣告收入的增長,對亞馬遜來說幾乎都是純利潤,其增長與亞馬遜的盈利增長近乎完全一致。
說眼下的亞馬遜增收,全靠廣告收入支撐,或許有些過分,但廣告收入確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至于2021年的封號,是否就是為了逼迫賣家,將更多的資金轉向投入到亞馬遜廣告上?不得而知。
但可以預料到的是,加入到“廣告內卷”大軍的賣家,還將持續增長。或許正如劉桐所言,接下來賣家只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改進中,打造出更多的差異化產品,才能從“廣告內卷”中稍稍得到解放。注:文中賣家均為化名。(文/億觀分析報道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2-03-10
藍海億觀網2021-10-29
藍海億觀網2020-08-21
藍海億觀網2022-06-30
藍海億觀網2022-01-14
藍海億觀網2021-07-05
藍海億觀網2021-09-26
藍海億觀網2024-12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