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3年09月27日 0
“電商有四個流,信息流、商流、資金流和物流。”
01.
跨境電商的兩根“硬骨頭
電商有四個流,信息流、商流、資金流和物流。
現階段來看,跨境電商賣家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信息流和物流。
所謂信息流,可粗略概括為就是商品信息的傳遞,比如賣家銷售一件衣服,那么,向顧客展示的該衣服顏色、尺碼乃至穿在身上的虛擬效果(用AR及VR工具實現),都屬于信息流。
各大電商平臺做好了網站和App,搭建了信息流的“水電煤基礎設施”,賣家們安坐國內,輕擊鼠標,就可以將自己的“商品信息流”傳遞給全球各國的消費者。
然而,只有流量(用戶)到訪商品頁面和店鋪,才會有真正的信息流,此時商品信息才會傳遞給顧客,進而才有成交和訂單。
目前,跨境電商賣家普遍面臨著一個信息流痛點,那就是流量越來越貴了。
比如,某大型跨境電商平臺的站內廣告(CPC)單次點擊動輒是5-10美元,甚至在一些細分品類的大關鍵詞,達到了49美元一次點擊的競價。
因此,“流量饑渴癥”“流量焦慮癥”越來越成為跨境電商賣家的難解之痛。
在信息流之外,賣家們還面臨一個大痛點——跨境物流。
針對跨境物流的問題,有深圳賣家甚至發出了典型的一嘆“物流的雷,貨代的坑,幾時才能休!”
跨境物流之痛可見一斑。
總體而言,跨境物流的問題集中在“行業暴雷”和“時效延誤”兩方面:
一、暴雷不斷:許多中小物流商為短期逐利而進行灰色操作,或者用“跑水賬號”“虛假面單”發貨,或者收快船的錢用慢船走,空運的貨用鐵路走,甚至私自篡改品名和數量以賺取關稅附加費。
最終,經常導致扣貨、丟貨、延誤、拒收等惡性事件,讓廣大賣家承受巨大損失。
二、時效延誤下的“有形損失”和“無限損失”:相比行業暴雷,時效延誤更是大量賣家們面臨的普遍困境。
一定程度上講,時效是跨境電商的命脈之一。
有賣家算了一筆精細的賬,一個電商包裹的履約時效超過7天后,每增加1天,就會提升2個百分點的退貨比例。另一個賣家則做了相反的統計,使用確保實效的物流服務之后,其店鋪產品的好評率明顯上升,而在法國、西班牙市場的產品復購率提升了約20%。
因為時效延誤而導致消費者拒收和退貨,只是一種“有形損失”,也是可以計算的“有限損失”。
最令賣家難以承受的,是時效延誤造成的“無形損失”和“無限損失”。
因為送達延誤,超出了賣家店鋪里承諾的時效,許多國家的消費者會覺得賣家不守承諾。
在很多國家,不守信,不是一件小事。在“時效延誤=失去信用”的觀念推動下,許多消費者會給店鋪留下差評。
按照許多電商平臺的機制,一個差評的“反作用”,可以抵消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好評的“正作用”,導致店鋪權重、產品鏈接排名迅速下降。
權重與排名下降,意味著流量(信息流)的下降和訂單量下滑,這是一種“無形”的且難以計算的“無限損失”。
圖/某電商平臺收到消費者差評的原因
總而言之,信息流與物流目前是賣家最難啃的兩根硬骨頭。那么,是否存在一種可以同時解決“兩流”痛點(流量貴與時效慢)的產品和服務呢?
02.
同時啃下兩大硬骨頭的“硬核”產品誕生了
在電商四流里,阿里巴巴致力于優化三件事:信息流、資金流、物流(商流則由工廠和賣家把握)。
阿里巴巴的資金流動作聚焦于在支付寶(螞蟻集團)上,信息流則在于速賣通、Lazada、Trendyol、淘寶和天貓上,而物流的重任則落到菜鳥身上。
面對跨境電商賣家面臨的信息流和物流的兩大難,阿里巴巴的速賣通與菜鳥聯手起來了,推出了一款“硬核”產品——全球5日達,旨在幫助賣家同時化解“流量貴”和“時效慢 ”的難題。
9月26日,速賣通聯合菜鳥宣布正式上線“全球5日達”國際快線產品。
菜鳥集團副總裁、國際快遞事業部總經理丁宏偉在發布會現場表示,作為行業首個規模化落地的跨境電商快線產品,全球5日達在亞歐五國家(英國、西班牙、荷蘭、比利時、韓國)同時上線。
所謂“全球5日達”,即確保一個跨境包裹從下單到簽收可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。
其關鍵詞有三個,一個是“跨境”,一個是“全球”,一個是“5個工作日”。
“全球5日達”意味著什么?
好比全民4G的時代,一部分賣家先用起了5G的速度。
通常,跨境直郵小包10-20天送達是常態,而中國北京到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直線距離是18801公里,一個快遞小包要飛越大半個地球,在兩年前的速度至少需要60天。
在一些場景下,也出現了“冬天買的棉衣夏天到,夏天買的泳裝冬天才到”的真實而奇怪現象。2017年,菜鳥推出的“5美元10日達”,已經是一個大飛躍,而現在的“全球5日達”,更是跨境物流市場的顛覆式飛躍。
當然,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物流商推出了“5日達”,但與菜鳥“全球性”的“5日達”在覆蓋范圍、規模、價格等方面有著巨大差異。
菜鳥的“全球5日達”不僅足夠快,而且是有保證(品牌信用)和保障的(晚必賠)。
因此,這一服務的推出,很大程度解決了跨境賣家的“時效延遲”“時效虛假承諾”的頭痛問題。
此外,大幅度提高時效,對提高賣家店鋪復購率有著實實在在的幫助。
速賣通物流供應鏈總經理軼云介紹,經過幾個月的試跑,內部測試顯示,“全球5日達”快線產品對全托管賣家單量和消費者復購帶來極大幫助,消費者會因為更高效的跨境物流體驗更多下單,形成物流帶動單量增長的正向循環。
話說回來,“全球5日達”跟信息流方面的痛點“流量貴”又有什么關系呢?
“全球5日達”是與速賣通Choice頻道捆綁的。消費者在Choice頻道下單后,就會看到”5 day delivery”標識,然后在5個工作日內會收到包裹。
Choice頻道是速賣通在今年3月推出的新頻道,相當于速賣通App的“首頁精選”,在韓國首先落地。
圖/速賣通Choice頻道
首先,Choice頻道占據速賣通App首頁的醒目位置,享受優先級的流量入口。
其次,進入Choice頻道的商品,可享受專屬的流量扶持。
在流量越來越貴的大背景下,“優先級流量入口+專屬流量扶持”等于平臺自掏腰包,為廣大補貼提流量,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賣家的信息流困境——流量饑渴和焦慮。
而菜鳥國際快遞的“全球5日達”,又解除了賣家的“時效焦慮癥”。
由此,Choice頻道、“全球5日達”與賣家、消費者之間形成了一個共利共贏的局面。
數據顯示,在“全球5日達”率先試點的韓國,速賣通今年5月訂單量同比提升了100%以上。
“真的太快了!5天前下單的快遞,今天快遞員就送到了。”西班牙消費者Raya經常在速賣通下單中國好物。
在5日達快線的加持下,跨境電商趕上了本地電商的物流時效,一下子擴大了Raya“跨境購物的范圍”,像節日用品、紀念品等對時效有要求的商品,她現在也可以放心地跨境電商平臺下單了。
對于賣家來說,“全球5日達”更是讓他們感受到了肉眼可見的好處。
速賣通家具家居賣家高燕是首批體驗“5日達”的賣家。
高燕表示,“5日達”讓其店鋪不僅收獲了更多五星好評,還看到大量消費者因為絲滑的購物和物流體驗來店鋪多次下單。如今,到貨的時保障已成為她的核心商品競爭力。
國外消費者端坐于電腦的一端,在速賣通Choice頻道下單,5日內簽收從中國千里迢迢跨關山、越山海而來的跨境包裹,這是跨境電商史上的一大飛躍,是物流商與電商平臺聯手創造出來的一種同時解決“物流”和“信息流”痛點的新模式。
03.
規模化全球5日達,菜鳥國際快遞是如何做到的?
跨境物流“時效延遲”已經成為行業的沉疴重癥,多少物流商試圖根本性地解決這一問題,然而,情況總體不太理想。
那么,菜鳥國際快遞憑借著什么可以實現“首次規模化”落地“全球5日達”呢?
這得益于多個方面:
一、全鏈路“硬功夫”:
如果說跨境電商的信息流是一種線上的“虛擬存在”,那么,物流則是現實世界摸得著的一種“物理存在”。
它要倉庫、設備、車輛,也需要人員去線上操作,最后才能完成包裹的運輸、揀選和履約服務。
從這個角度講,跨境物流是一個“資金密集+人力密集+資源密集”的重投入行業。
跨境物流則意味著商品的空間位移要跨山海、越國境,深入到世界的邊邊角角,部署大量倉庫、設備和人員,然后像毛細血管輸送血液一樣,向全球各國的最末端輸送大大小小的包裹。
構建一個如此之大的“一手網絡”,需要錢,需要人,也需要技術。
因此,做“一手物流商”門檻太高了,行業內真正能夠得著的寥寥無幾。
在這種背景下,“二手拼接物流商”大行其道。
所謂“拼接”,就是自身在全鏈路的各環節投入不足,而通過外包、租借、協調的方式整合全球各國物流資源,然后為賣家提供服務。
對于物流商來說,“整合”好處很多,只需投入輕量資產,利用現成物流資源,實現快速的服務交付。
然而,“整合”往往會帶來很多很多問題,如海關扣貨、配送不及時、包裹損壞、貨物被調包等。
這是因為,跨境物流鏈路上每一個環節的資源方,在需要你時他們會接受整合,當不需要你時,可能會棄之如敝履。
這意味著,如果在頭、中、尾各端沒有實實在在的“硬投入”,命脈就會始終捏在他人手上。
菜鳥國際快遞深刻地看到了這一點。
從一開始,菜鳥國際快遞就開始練就自己的“硬功夫”。
如果“二手拼接物流商”采用的“空軍打法”——在國內坐鎮指揮,整合全球物流資源,將包裹發出去,那么,菜鳥國際快遞采用的“陸軍打法”,即直接派出地面部隊,在“國內攬收-干線運輸-海外樞紐到目的國-目的國配送”全程四大段上,一磚一瓦地構建終端“大硬件”。
毫無疑問,菜鳥的物流硬實力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,但只有真正地構建出物流全鏈路的高可控,才能做出差異化的價值,包括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,把控末端派送成本,讓海外消費者感受中國快遞的速度和品質。
二、軟優勢:數字物流科技搭建的一張“天網”
菜鳥施展“硬功夫”的對象是物理世界的“鋼筋水泥”。
這些“鋼筋水泥”(倉庫、設備、設施)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邊邊角角,是一張實現商品流動的“地網”。
如果要讓“地網”的各個環節有機銜接并高效運作,則需要一張“天網”,就好比一個龐大的“硬件”需要“軟件”去驅動、協調和指揮。
菜鳥具有很強的“軟優勢”,它誕生于互聯網屬性很強的阿里巴巴集團,天生帶著濃厚的“數字基因”。
自2013年成立以來,菜鳥大量運用數字化能力做自動化建設,并通過數智能力,實現全新的運營方式。如今,這一數字化能力,廣泛應用到菜鳥國際快遞業務當中。
比如,在國內分撥中心,菜鳥率先應用了自動化分撥和一體化面單,實現分撥環節的精準管控時效;在干線運輸環節,運用RFID(射頻識別技術)實現批量、高質、低成本的數據采集,并對沉淀下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。
在很多情況下,跨境電商賣家將包裹交給國際快遞服務商之后,就開始“兩眼一抹黑”了,在這個過程中“誰在幫他們處理國際干線環節,誰在負責清關,誰在履約目的地國配送”,全部不清楚。
這是一種“黑盒狀態”。
菜鳥自主研發了“一站式大數據運營平臺”,將數據轉換成班次咬合、干線裝載率、時效達成率等關鍵指標,讓全鏈路參與方和賣家、消費者都實現了“全鏈路可視化掌控”,有效打破了跨境物流“信息黑盒”。
就這樣,在“硬功夫+軟優勢”的作用下,菜鳥埋頭建設物流硬件,同時構建成了一張完整的具有“軟聯通+硬聯通”的全球跨境物流網絡。
目前,菜鳥在全球編織了一張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包裹網絡,并在關鍵市場的核心樞紐建設洲際eHub;在國內,菜鳥分布全國的65個攬收分撥倉同時運轉,每周100多架次的空運發往全球各地,與全球100多個港口建立數字清關對接,形成了“海陸空”齊全的國際干線網絡。
三、菜鳥為何可以做到“好快還不貴”?
長期以來,多家國際物流巨頭主導了國際快遞行業,其服務便捷而高效,但價格較高,一單跨境包裹的服務價格動輒十幾美元乃至幾十美元。
相比之下,菜鳥則推出“5美元10日達”、“2美元20日達”“定制化物流服務”等,同時滿足了中小基層賣家和高端客戶的需求。
菜鳥的“陸軍打法”投入不少,那么,它的物流服務為何能夠保持較低的價格?
除了菜鳥廣泛運用數字化技術的降本增效之外,還有一個原因是規模化優勢,攤薄了成本。
菜鳥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物流業務,得到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“商流”的高度支撐。
在跨境方面,菜鳥國際快遞是隨著速賣通、Lazada、Treandyol等平臺一起成長、壯大的。這些電商平臺給了菜鳥很強的業務支撐。
據阿里巴巴集團2023財年年報顯示,菜鳥國際快遞日均跨境包裹量超400萬個。
在這種規模化的訂單下,菜鳥都會有更高的裝載量,每個包裹分攤的物力、人力成本都將更低。
菜鳥實現了低成本,然后將這一利益回饋給了更多跨境電商賣家,讓他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。
在現實中,許多賣家因為物流商的“虛假時效承諾”而使店鋪出現斷貨、差評、拒收等。
針對這一痛點,菜鳥推出了“承諾必達”的保障及“晚到必賠”的兜底服務,這就讓賣家吃到了定心丸。
據了解,菜鳥國際快遞的“承諾達、晚必賠”等服務已覆蓋速賣通22個歐、美、亞重點國家市場。
美國紐約州私立大學曾公布,2019年美國每天有170萬個包裹被偷或丟失或寄錯,損失超過2500萬美元;單是紐約市每天就有9萬個包裹丟失。
物流丟包之嚴重,可見一斑。
菜鳥敢于“承諾必達”并提供“晚到必賠”的兜底服務,折射出菜鳥對自己“硬功夫”和“軟優勢”的底氣。
菜鳥與速賣通聯合推出的“全球5日達”,是物流服務商和電商平臺聯手推出的、可同時解決“商流”和“物流”雙重痛點的顛覆式創新模式,是全球跨境電商物流領域的領先性產品。
菜鳥國際快遞依托自己的“硬功夫”,發揮自己的“軟優勢”,提高了跨境物流時效,降低了物流成本,讓跨境電商賣家留足更多成本去開發產品,打造好供應鏈,對中國商品賣出去,中國品牌走去具有重大意義。
據海關數據,2023上半年,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.1萬億元,同比增長16%,其中,出口8210億元,增長19.9%。
在菜鳥等“火電媒”基礎設施建設者的支持下,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品牌走出去。(億觀分析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0-04-27
藍海億觀網2021-01-20
藍海億觀網2020-05-17
藍海億觀網2020-04-05
藍海億觀網2020-12-14
藍海億觀網2021-06-10
藍海億觀網2020-08-31
藍海億觀網2024-1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