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1日,跨境電商綜合平臺Wish官宣,更換logo,“品牌重塑”。據Wish官方稱,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,Wish對過往經營進行了復盤反思(重新審視使命),做好了轉型準備。除了將Logo從原本的藍白主色更換成如今的綠黑主色以外,還增加了多重手段提高平臺銷量。(文末掃碼加微信,入純賣家交流群,手動篩選,精英人脈)首先,在北美和歐洲核心國家加大廣告投放力度,覆蓋電視、社媒、直播等渠道。還贊助了利茲聯足球隊2022-2023賽季活動,增加曝光度。其次,對賣家管理進行了一系列調整,包括:
上線Wish Standards店鋪級別項目,對賣家進行分級管理;
推出Wish Clips短視頻功能,增加賣家在平臺中的曝光手段;
入駐機制改為邀請制,旨在提高商戶質量;
為了實現這一系列調整,Wish近期在人事上也做了一些大調整。據美國商業資訊BusinessWire 8月9日報道,Wish近期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變動。Piotr Szulczewski辭去董事會職務,養老推薦平臺 A Place for Mom, Inc. 的首席執行官Larry Kutscher被選舉為獨立董事,并任命為審計委員會成員。此外,Wish還宣布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:
Wish這一系列密集的動作,實際上是被現實“逼”著做改變的。雖然Wish官方稱“復盤反思”已經進行了一年半,但實際上并沒有取得太好的成果。尤其是用戶數暴跌七成,近乎“刨根”式地掏空Wish潛力,讓Wish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曝光量,以爭取讓消費者重歸平臺。8月9日,與人事變動一起出現的,是Wish母公司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。根據其二季度財報顯示,Wish營收約為1.34億美元,同比下降80%。在營收暴跌的情況下,Wish二季度凈虧損約9000萬美元,所幸的是,該虧損同比收窄了19%。營收暴跌80%,持續凈虧損的根源,是Wish在主營市場用戶的不斷流失。根據外媒Seeking Alpha分析,Wish用戶數量從2021年一季度的1.01億,到2022年一季度僅剩2700萬,暴跌了7300萬以上(約73%以上)。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,到2022年Q2,用戶數量更是暴跌至僅剩2300萬,同比暴跌74%,對比2021年一季度更是暴跌了77%以上。大量用戶流失,讓Wish倍感焦慮。也就不難想象,在凈虧損高達9000萬美元的情況下,Wish仍然要花大價錢贊助利茲聯足球隊2022-2023賽季活動了。Wish此番全面取消“動態加價”,也是對賣家的“示好”。該政策在國內備受平臺上的賣家詬病,甚至因此產生過官司。一位賣家曾留言稱,賣家在后臺設置的產品售價僅幾美元,Wish平臺能上調價格,直接加價十幾美元。但是Wish卻不會給自營店的產品加價,這就導致了賣家產品的價格不具備競爭力,違反公平競爭原則。該做法引起賣家強烈的不滿。而根據另一份證據顯示,Wish不僅可以“動態加價”,甚至會把上調部分的款項占為己有。據天眼查顯示,由于Wish平臺根據“動態加價”規則,單方面給商品提價,交易成功后以交易價收取賣家15%傭金,卻將上調部分的款項占為己有,引發賣家不滿。再加上罰款等其他緣由,賣家劉某將Wish在中國的子公司上海薇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。Wish宣布全球范圍內取消“動態加價”,對平臺上的賣家來說確實是一個“示好”信號。相信其他一些備受詬病的罰款政策應該也會逐步廢除。事實上,此番Wish的幾個動作,還釋放出一個信號:Wish或許要一改往昔走平價化的路線,準備著手抓產品質量,走高端化路線。首先,其對賣家管理進行的幾條調整中,有兩條直指賣家等級。一是,給平臺中的賣家進行分級管理,推出Wish Standards店鋪級別項目,這就意味著以后Wish上的商戶會出現“等級差”,優質的賣家會得到更多的流量支持和政策上的優惠。二是,平臺商戶入駐由原本的申請制改為了邀請制,這意味著Wish要嚴格把控新入駐賣家的情況,做鋪貨、低質、仿品公模產品的賣家,或將被嚴格限制其入駐。其次,Wish近期的人事調動中,前首席執行官Piotr Szulczewski離職,固然是一大看點,事實上也代表著Wish對該首席執行官的策略存在不滿。更明顯的是,首席產品官Tarun Jain除擔任本職外,還晉升為首席客戶官;產品管理、商品和物流副總裁Mauricio Monico晉升為首席商品官。這兩個任命,明顯帶有看重平臺產品的性質。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客戶管理,更好地了解哪些產品更受歡迎;另一方面,也未嘗不是在管理客戶反饋過程中,不斷優化產品,包括提升物流服務體驗等。倘若這個猜測是事實,那么對Wish來說或許是一次“脫胎換骨”的機會。至少比靠“剝削賣家”來攫取利益更顯正經。希望Wish能夠借此機會重新振作起來,也希望賣家們能有更多好渠道,將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。(文/億觀資訊報道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