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食物鏈"頂端的玩家。日子也開始難了。"數據蜂巢”的故事難以為繼。”
近日,許多賣家反饋,業內某知名選品插件公司疑似“暴雷”,業務人員、客服許久不回復賣家信息。
更有賣家提醒稱,如果到期了需要續費的,要萬分謹慎。該公司將融資到的錢揮霍一空后,已經準備跑路。
該插件公司出事,似乎有一些“先兆”。一位使用該軟件的賣家反饋,近期以來,該社群已經沒人維護,周末都無法登錄賬號了。已有當地賣家在考慮,是否組團到該公司辦公地一探究竟了。
據了解,該選品插件公司在跨境電商行業內有一定的口碑,也有一定的用戶基礎。據媒體報道,該公司在2021年6月獲得一筆戰略投資。(文末掃碼加微信,入純賣家交流群,手動篩選,精英人脈)
一位浙江賣家稱,該插件性價比還是很高的,便宜又好用,他在做市場分析時基本靠這款插件。不過它的可替代性也很強,同類替代品就有三四家不止。
“今天對比過該插件的數據和真實銷量,上下浮動20%左右,在這個價位來說十分難得,如果沒暴雷,就是窮人的天堂。”
該軟件宣稱,“收錄5億+商品、3.6萬+類目,1000萬+關鍵詞”,提升選品成功率85%。
一些賣家對選品插件“暴雷”似乎不太上心。他們認為,ERP別暴雷就行,至于該選品插件倒無所謂,反正替代品遍地都是,但是ERP中沉淀了太多數據,真崩潰了那事情就麻煩了。
一些服務商、選品插件同行更是“聞風而動”,某服務商直接在朋友圈宣傳,讓使用該插件的“老板”們盡快聯系他,表示“有驚喜”。
目前,進入該插件網站,基本功能尚可正常運行。
但是聯系客服,只能與機器人對話。需要人工客服的話,要進該插件的企業微信群。
如今,客服提供的企業微信群二維碼掃描后顯示,群已滿,應該已經有一陣子沒有更新過維護過網站客服系統了。
有賣家向《藍海億觀網egainnews》反饋,該選品插件公司,早在6月30日就向全體員工發過通知稱,該公司近一年多來持續虧損,營收下滑,入不敷出,已經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。為度過困境,從7月1日起全員進行薪酬調整。
圖源/賣家提供的該插件公司的調薪公告
從該全員通知中,可以看到,該公司從7月1日起,就暫時停工,全員發放固定工資,按照2000元/月的薪酬發放。
看樣子,該公司應該是做好了逐步關停的準備。
不過,具體信息還需要等待該公司的官方信息,相信無論如何,這樣一個相對頭部服務商品牌,都會給大家一個交代。
▌億級融資的跨境ERP公司日子難過
“數據蜂巢”與“跨境電商入口”的故事難以為繼
跨境電商賣家好比是在金礦里淘金的人,而跨境選品軟件、ERP服務商等,則是給淘金人賣鏟子、礦泉水和牛仔工裝褲等人。
跟美國淘金時代一樣,在深礦中埋頭淘金的人,未必能淘到多少金子,還面臨著透水、塌方等生命危險,而在金礦之上、陽光之下賣挖金鏟的人,則安全而有錢賺。
當大量賣家承受了亞馬遜大封號、廣告物流費暴漲之時,不得不縮減規模、裁員甚至關門。深圳天安一家跨境電商公司,曾獲取1.5億元融資,主店鋪被關之后,投資人迅速抽離資金;福建廈門一家跨境電商公司被封號后,與員工提前解約,清退所有團隊。這種故事這一兩年在不斷上演著,而正當賣家承受巨大壓力之際,賣挖金鏟的ERP廠商得到了資本的青睞。2020年以來,領星ERP融資了2億元,店小秘融資1.35億元,船長BI1億,積加ERP1.8億,馬幫ERP3億元。《藍海億觀網egainnews》不完全統計,自2020年以來,幾家ERP廠商,總融資金額超過13.5億元人民幣。ERP廠商一直在講一個故事,一個以數據為根基的“跨境電商入口“的故事。ERP廠商好比一只八爪魚,以自己的系統為主體,以API為觸角,伸向電商、物流、支付、海外倉等上下游平臺,連接、爬取重要的原始數據,通過一套算法,組合成自己的數據產品,向賣家提供服務。比如頭部ERP領星宣稱,已經對接近100家主流電商平臺、1000多家物流公司、多家跨境主流收款工具。這是一門好生意,一個關于“數據蜂巢”和“行業入口”的美好故事。首先,ERP廠商在構建一個“跨境數據蜂巢”,讓賣家、物流商、收款平臺乃至電商平臺如同工蜂一樣,不斷采蜜、搬運、運動,將沉淀下來的寶貴數據,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,而ERP廠商則像蜂王一樣吸食這無窮無盡的甘甜數據蜜汁。這樣一來,ERP廠商儼然成了一個一個行業入口,將跨境電商生態要素環節的數據,整合在一起,裝在自己的袋子里,形成一個“自足且良性循環”的體系。這樣一來,ERP廠商除了提供本身的服務,還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生態性增值服務服務,比如像一個頭部ERP廠商做的一樣:賣家開店、品牌出海、選品、物流、供應鏈、金融、銷售渠道拓展等等。這些ERP廠商甚至可以像小米一樣,賺“軟件+增值服務”的錢。ERP廠商做得越久,數據沉淀得也多,價值也越高。就在這“入口”+“數據蜂巢”的故事下,資本蜂擁而來,紛紛砸下重金。依照2021年之前的劇本,這個故事確實可以講得通,也能講得好。然而,在2022年以來,跨境電商行業寒意陣陣,除了頭部的一些ERP廠商還可以繼續講這一故事,中部的ERP廠商日子卻越來越難了。賣家舉步維艱,裁員、關張的事件層出不窮,繼而向產業鏈的上游不斷傳遞。如今,坐在食物鏈相對頂端的大型物流商、選品插件、ERP廠商也日子不太好過了。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選品插件公司,一些EPR公司、大型海外倉公司也傳出了高管出走、員工離職的消息。深圳一位資深跨境電商人士向《藍海億觀egainnews》透露,一家位于深圳大學城附近的ERP廠商,去年風頭強勁,今年卻舉步維艱,業績不僅沒有增長,反而出現大面積衰退。這種情況下,一些高管、骨干紛紛離職。同樣的,支付平臺的日子也不太好過。一頭部支付公司透露,今年新增注冊賣家很少,基本上在吃“老本”,目前計劃向外貿B2B板塊切入。在跨境電商形勢良好之際,無論是賣家,還是服務商,或是資本方,不約而同地進行了一場“大躍進”,投入重金進行了布局,然而,在市場收縮之際,不得不面臨巨大的壓力。實際上,除了中國跨境電商從業者對形勢有所誤判,即便Shopify這樣的巨頭,也有所誤判。北京時間7月27日,Shopify宣布,將裁撤全球員工總數的10% ,約1000名員工。利空消息一出, Shopify股價營收暴跌14%。Shopify在2016年員工數僅為1900人,在2021年“電商大行情”之下,獨立站交易額迅速飆漲,Shopify因此大受其益,緊接著,Shopify信心大增,將員工數量猛增到10000人。然而,2022年疫情紅利消退,大量歐美人重新回到線下實體商店消費,Shopify的線上業績遭到巨大沖擊。Shopify CEO 托比·盧克進行了反思,Shopify認為,疫情會將電商加速推進5年甚至10年,而且這種推動變化是永久性的。然而,事實證明這是一種誤判。即便亞馬遜,在今年遭到了“水逆”。7月28日,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,亞馬遜連續兩季度出現凈虧損,其2022年一季度虧損,是7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。二季度虧損約20億美元,上年同期凈利潤約為78億美元。結語:希望行業的寒冬,盡快過去。(文/億觀分析報道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