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2年03月10日 0
“工貿一體模式,是“屙金蟾”還是“銷金獸”?”
這幾年來,越來越多的工廠,按捺不住了,一邊給賣家供貨,一邊在亞馬遜上賣貨。
比如,華南一家工廠看到賣家從自己手上拿貨,20多塊錢,在亞馬遜上賣30美元,10倍利潤差,于是迅速下場做亞馬遜了。
這類工貿一體型的賣家,讓許多無供應鏈根基的普通賣家非常羨慕。自己有工廠,開發起新產品來,水到渠成,試錯成本也相對較低。
然而,生產與運營,是兩碼事,該工廠很快遭遇挫折,很快虧了100多萬,勉強通過外聘組建了一個運營團隊,每日出個十多單,不夠發工資。
工廠已經習慣了大生產、大流水的模式,這種零碎的小訂單,實在不能“解渴”,于是開啟了激進的增評模式,一刷就花了15萬。
結果可想而知,評論掉光,排名巨跌,積壓了4萬多庫存,還花了40多萬物流費。
工廠貿然轉型做跨境電商,已經有不少失敗的例子。
當然,工貿一體型的賣家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,比如樂歌股份(升降辦公桌椅)、巨星科技(工具)、創源股份(文具家居)等,都是非常成功的工貿一體型賣家。
(巨星科技財報)
但對于大部分工貿一體型賣家來說,最大的問題是,一邊要做大流水的B2B批發生意,一邊又干起了碎片化的B2C零售生意。
兩種生意模式,兩個業務部門,往往會互相打架、內耗,如同左右手互搏,結果兩邊都受到了影響,在與眾多“沒廠”的普通賣家展開競爭中,反而落了下風。
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例子,精品爆款型的賣家,三四個人或夫妻店模式,20-50個SKU,年售額幾千萬乃至上億的。
手持工廠資源的工貿一體型賣家,在與眾多精于運營的賣家競爭中,未必能夠旗開得勝。
▌01
3款產品在亞馬遜熱賣后,轉身就被工廠同事賣給同行賣家
安靜是個有著多年經驗的亞馬遜運營老手。2019年,一家工廠轉型做跨境,邀請他全盤負責亞馬遜相關業務。
不過,工貿一體模式下的新舊業務之間的沖突,很快讓安靜吃到了苦頭。
起初,在安靜手上推出了3款產品,都是從工廠流水線中挑選出來的,非常具有爆款的潛質。
不過,工廠經常接一些跨境電商賣家的訂單。當安靜的3款產品在亞馬遜上開始熱賣后,許多跨境電商同行紛紛在1688上詢問貨源。
(圖為:1688訂單界面)
看到源源不斷的詢盤,安靜公司負責批發業務的同事,在沒有通知她的情況下,將原本自家亞馬遜店鋪的備貨,賣給了競爭對手。
結果導致安靜負責的店鋪斷貨半個月,等到貨補上后,競爭對手已經做起來了。無奈之下,安靜只能選擇降價清庫存。
這批貨物清空之后,安靜選擇離職,將店鋪交給同事打理。
“后來我聽說,工廠批發業務與賣家業務打架的情況依然存在,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,原本月售10萬元的店鋪,變成了月售不到4萬元,還虧了一大筆錢,”安靜說。
最后,這家工廠也關閉了亞馬遜店鋪。
往后,安靜對工貿一體的公司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理。他認為,在工貿一體的企業里,吃掉利潤的,往往不是同行,而是原本做B2B業務的同事。
深圳賣家劉娟也抱有類似的看法。
“在B2B和B2C兼顧的工廠做跨境,身為員工你就別想有什么價格上的優勢了。”
劉娟表示,工廠大客戶,從工廠拿到的價格,要比員工自己做拿到的價格低很多。尤其是在前期,體量還沒做起來的時候,工廠不會舍得給太大的資源支持。
想要有價格優勢,除非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產品做到類目第一,并且能夠長期保持第一。否則,一個新品剛剛成為爆款,第二天立馬會有無數競爭對手冒出。哪怕這個爆款是你自己設計開模,開發出來的。
“許多工廠很短視,一個產品只要能短期內獲得高利潤,他們是不會在意是自己的店鋪賣出去的,還是賣給競爭對手的。”
這也是造成許多工貿一體的企業,其亞馬遜店鋪上的產品利潤率極低的重要原因。雖然賣給客戶利潤率也上不去,但勝在一次性采購量大,流水高,盈利數據也就好看了。
與之相伴產生的問題,就是訂單量不穩定,排名波動大。
因為旺季,或者市場需求暴漲的時候,如果店鋪沒有大體量支持,那么員工給生產線下的生產訂單只能為其他2B客戶做嫁衣,庫存說拿走就拿走。
旺季斷貨也就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。店鋪在打廣告,拉排名上耗費的資金,成倍成倍地上升。
除此之外,工廠的傳統思維模式、低效率、刻板不懂變通,也是跨境電商運營人員非常抵觸的特質。許多運營人員認為,這些行事作風,都極大地阻礙了運營工作。
▌02
可能砍掉C端,繼續給大客戶供貨,穩穩賺點錢
工貿一體的企業,多數辦公地點就在工廠周邊。而工廠往往都在郊區,交通不便利,也沒有良好的辦公環境,許多跨境電商運營人才不愿意選擇工廠。
如果要找專業的人才,工廠只能以更高的薪資去吸引人。這就造成了用工成本的上漲。
另外,因為與工廠近距離接觸,工廠的噪音對一般運營人員會產生不小的影響。一些涉及到化工生產的產品,也讓許多運營人員望之膽寒。
(圖為:工貿一體企業的辦公桌 圖源:小紅書)
即便有運營人員應聘了,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流動率很高。
工廠主李躍2021年的訂單,比2020年訂單量差很多。在2B客戶端,許多客戶卡死了利潤點。所以2022年最大的目標是實現盈利,盈利多盈利少,已經不在考慮范圍內了,能盈利就行。
為此,李躍砍掉了大部分不賺錢、賺錢少的C端電商產品。即便如此,成本不可控,仍然在吞噬著巨大的利潤。
“如果再不賺錢,甚至虧錢,那我可能要考慮停掉2C銷售端。直接將貨賣給大客戶,還能穩穩賺點錢。”李躍還是想回歸自己熟悉的B2B批發生意。
▌03
那些成功的工貿一體型賣家
當然,每個行業,每一種模式,都有虧錢的人,也有賺錢的人,工貿一體模式也是。
2015年在eBay上開啟轉型之路的豪凌車業,近兩年在eBay上的銷量依然紅火。
作為江蘇常州的工廠,豪凌車業不僅成功轉型成工貿一體的跨境電商企業,還整合了周邊不少同行,形成強大的供應鏈體系。
嗅覺敏銳的豪凌車業早早地布局海外倉,2020年的物流擁堵困局并未給豪凌車業造成太大的影響。相反,當年其在eBay上銷售額實現翻番。
豪凌車業在eBay上的產品鏈縱深適中,有拳頭產品保險杠、腳踏板等,也有來自新興品牌自行車相關產品。目前其在eBay上SKU數量超過1400個。
豪凌車業是工廠轉型工貿一體,而深圳科博鴻業則是從純貿易型公司轉型成工貿一體的企業。
2021年,主打定制霓虹燈業務的科博鴻業,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實現了銷售額破億的突破,其創始人獲得國際站外貿新勢力“有料”大獎。
科博鴻業經過了兩次轉型,才成功完成質的飛躍。
第一次轉型,是在2017年初入國際站的時候,由LED霓虹燈這個紅海大市場,切入到定制霓虹燈這個細分小市場。
精細化運營,讓其定制產品的利潤開始走高。
為了讓產品潛在市場得到開發,科博鴻業甚至在Facebook、Instagram上開設賬號,對市場進行教育。
(圖源:阿里巴巴國際站)
對市場教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原本科博鴻業的客戶90%集中在廣告業,而今70%的客戶已經拓展到了婚慶和家居市場。
轉型當年,其銷售業績從500萬增長到2000萬,凈利潤同比大增。
第二次轉型,在2019年。科博鴻業決定開工廠,從貿易公司轉型成為工貿一體的企業。
有了工廠支持,科博鴻業不僅能夠自己開模設計產品款式,更是為霓虹燈牌制定了68道工序,成為業界標桿。
亞馬遜賣家馬林杰,則是一個從內貿轉型工廠,再轉型成工貿一體跨境賣家的典范。
此前,馬林杰在淘寶、天貓有著十數年的經營經驗。專注于服裝服飾品類,馬林杰開了自己的工廠,給海外品牌代工生產。
2020年,受到疫情影響,馬林杰的工廠外貿訂單下滑嚴重,于是二次轉型,開起了自己亞馬遜店鋪。由于有國內電商經驗,在亞馬遜上摸索一陣,蹚過一些坑后,訂單量開始穩步上升。
2021年,馬林杰的亞馬遜店鋪訂單量,已經是外貿訂單的兩倍。
有人正順風順水,有人正在經歷波瀾,這才是生意的常態。工貿一體模式,沒有好壞定論,關鍵還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祝各位賣家虎年大賣!(注:文中提及賣家稱呼均為化名)(文/億觀分析報道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0-05-18
藍海億觀網2020-04-21
藍海億觀網2021-02-20
藍海億觀網2020-11-16
藍海億觀網2020-06-12
藍海億觀網2021-02-20
藍海億觀網2020-04-09
藍海億觀網2025-01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