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高清一级毛片免费视,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,欧美片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片,91精品久久久久含羞草

亞馬遜攝像頭之王奧尼電子的蝶變:布吉租廠房,給澤寶供貨1億,單品賣6億

藍海億觀網2021年12月14日 144

17年前被戰略放棄的產品,創收6億

亞馬遜攝像頭大賣家、澤寶的供應商奧尼電子(深圳奧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),終于要上市了。

其IPO申請狀態為“注冊生效”,意味著其成功上市。

(來源:企查查)

《藍海億觀網egainnews》了解到,奧尼電子以攝像頭起家,然后擴展到藍牙耳機、音箱、行車攝像頭等產品。
它不僅是亞馬遜大賣家,同時也給大賣家供貨。
2020年,奧尼電子向一線大賣家澤寶的子公司鄰友通供貨額達1億元。
鄰友通旗下有眾多知名的亞馬遜消費電子品牌,包括“RAVPower”,“TaoTronics”,“HooToo”,“Uspicy”、“VAVA”、“Anjou”等。
這些品牌中相當部分產品,是奧尼電子做的。

攝像頭是奧尼電子“福星級”的品類,為其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的支撐。
去年,單靠攝像頭這一品類,奧尼電子就賣了6.1個億,貢獻了10.7億元總營收的一半多。
統計數據顯示,去年僅在亞馬遜美國站,奧尼電子的PC/TV外置攝像頭的搜索量增長了5.94倍,購買量也增長了5.37倍。
可以說,攝像頭的業務,為奧尼電子的成功上市奠定堅實基礎。
然而,奧尼電子并非一下子就找到了這一“福星品類”的。
在此之前,走了不少彎路。
早在上世紀90年代,奧尼電子創始人吳世杰就開始做電子硬件相關的生意了。其主營的是電腦和外設配件的代理業務,曾經還是聯想電腦的代理商。
一直做代理,天花板太低了。
2003年,吳世杰決定自己干,在深圳布吉租了一間廠房,正式貿易轉向“貿易+制造”。

初始方向還是PC周邊外設產品和數碼產品,剛開始做的是當時正熱的MP3播放器以及閃盤。

吳世杰發現,原以為做了多年電子代理,對產品很熟悉,但真正自己生產之后,卻面臨極大的技術短板,做出來的MP3播放器退貨率達70%~80%,幾乎對工廠形成滅頂之災。
吳世杰果斷砍掉了這條產品線。
彼時,QQ正在大力推廣視頻功能,網吧市場興起,通過攝像頭視頻聊天,一時成為潮流。
吳世杰嗅到了其中的機會,全面切換到攝像頭行業中。
接著,奧尼電子連續吃到了幾年外置攝像頭增長的紅利蛋糕,通過“砍掉升級代理,設立百家核心市級代理”的模式,迅速坐穩了國內攝像頭龍頭的位置。
當然,外置攝像頭的紅利蛋糕,只讓奧尼電子吃了幾年,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,攝像頭行業開始不斷增長放緩,在自帶攝像頭的手機、筆記本電腦尤其是智能手機橫空出世之后,外置攝像頭市場更是急劇萎縮。
很多廠商對外置攝像頭進行了“戰略放棄”,然而,奧尼一直在這個品類中守住自己的行業地位。
在將近20年之后,攝像頭再次成為奧尼電子的“福星”,讓它再次嘗到了甜頭,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。
僅僅在2020年一年時間里,單攝像頭這一類產品,讓奧尼營收暴漲。
2019年,奧尼電子在攝像頭方面的營收,只有5700多萬。
然而,在2020年,僅“PC/TV攝像頭”一個品類,就賣了6.1個億,為其貢獻了總營收的一半以上。
僅一年時間,增長近10倍。

從總營收比例來看,攝像頭從原來占比11.1%,一下子暴漲到56.99%。
這主要是2020年新冠疫情催生了巨大的攝像頭需求。
疫情下,居家辦公成為新常態,極大地帶動了外置攝像頭的需求增長,尤其是歐美國家,遠程辦公,視頻會議、在遠程教學、視頻聊天等場景下,攝像頭銷量暴增。
在上世紀90年代,PC外置攝像頭和臺式電腦一起,經歷了鼎盛、衰落,如今再次煥發生命力,尤其是在“疫情應用場景”的推動下,更將迎來新一波行情。
2025年,全球PC/TV外置攝像頭的市場將增長到57.8億美元。(數據源:Grandview Research)。

(2019年,為37.5億美元)
這將是一塊很大的行業蛋糕。
因此,外置攝像頭行業不會死掉,還會繼續迎來“第二春”。
這是一種“1米寬,100米深”的堅守,極度聚焦,極度縱深,而正是因為這一種堅守,讓奧尼電子守到了一個新風口,并得到了超額回報。
這是奧尼電子應得的回報。
當然,很多人會說,這帶著一定的偶然性,
如果奧尼電子當年做MP3非常用功,且做得很好,一直堅守MP3的方向,那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。
因此,堅守一個方向是值得提倡的,但前提是這一方向在長期戰略上是正確的,至少我們所堅守的行業不會消亡,或者不會根本性衰退。
只有這樣,我們的堅守才有意義,也才能在堅守的過程中,不斷打磨我們的針尖,不斷迭代,最后等到了“一根針,捅破天”的那一日。
亞馬遜店貢獻7成品牌營收,“視頻+音頻”雙向開花
當然,奧尼電子也沒有完全守在一棵樹上,而是順著樹干進行了自然延伸,做到了視頻+音頻”雙向開花。
做出了以行車記錄儀、PC/TV外置攝像頭、網絡攝像機這3類產品為主的視頻終端產品矩陣,以及以耳機和音箱為主的音頻終端產品矩陣。
奧尼電子除了給澤寶等賣家供貨,也非常重視培植自己的品牌。
《藍海億觀網egainnews》了解到,奧尼電子境內設立了奧尼、百腦通、ANC等品牌,賣PC/TV攝像頭,通過淘寶、天貓、京東等平臺銷售(此處不考慮線下銷售和分銷,僅看線上直銷,下同)。
在境外,奧尼電子設立Papalook、AUSDOM、Mixcder品牌,賣PC/TV攝像頭、耳機和音箱,在亞馬遜、速賣通開店。

奧尼自有品牌的線上銷售,大頭來自境外電商,尤其以亞馬遜平臺為主
以去年為例,自有品牌線上銷售總額將近1.7億元,其中境外電商銷售額超過1.2億元單亞馬遜平臺就有1.17億元營收,占自有品牌線上銷售總額的7成。

賣家精靈(Seller Sprite)數據顯示,奧尼的AUSDOM品牌下的一款耳機產品,在亞馬遜上累積評論5000+。

(圖源:賣家精靈)
為澤寶、Owlet Baby等大賣家供貨賺了3/4營收
奧尼電子不是純粹的“電子品牌”,它有代工工廠”與“自有品牌”雙重身份。
如上文所述,奧尼電子不斷加碼運營自己的品牌,但目前ODM代工定制,依然為其貢獻了主要營收。
 去年,ODM定制貢獻3/4營收,自有品牌貢獻1/4,這就形成了“ODM定制為主、自有品牌運營為輔”的模式。
今年上半年4.8億元營收中,ODM定制業務貢獻了4.1億元(直銷),自有品牌貢獻7000多萬元(分銷+直銷,線上+線下)。

奧尼電子的ODM客戶涵蓋國內外。
國內的有AVerMedia(圓剛科技)、深圳鄰友通(澤寶子公司)、奇虎360,國外的有Owlet Baby、Swann、Toshiba(東芝電子)等。
這些都是大客戶,比如去年,奧尼電子向鄰友通供貨1億元,向圓剛科技供貨近1.5億,向奇虎360等也輸送了價值數千萬元的產品。
僅僅靠前5名客戶,奧尼電子銷售收入就有4億多,占整年營收的38.72%(2020年營收10.7億元)。

在奧尼電子的ODM定制模式下,細分為“定制式ODM”和“菜單式ODM”。
定制式ODM,就是品牌客戶提出總體框架和規格需求,讓奧尼電子去獨立設計、開發和生產,或者客戶深入參與奧尼電子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。

(來源:奧尼電子)
定制式ODM客戶的粘性強,持續合作的可能性大,也能夠反哺提升奧尼電子的技術和制造能力。
像奧尼與Owlet Baby合作研發的一款嬰兒智能看護器,相比傳統嬰兒監控器,擁有遠程看護、啼哭報警、視頻剪輯等更多功能。
而菜單式ODM,就是品牌客戶直接采購奧尼電子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,關于產品的前期調研、開發、制造,基本不參與,比如2017年奧尼電子為杭州涂鴉設計制造了一系列智能網絡攝像機產品。
上半年營收4.8億元,視頻產品占比89.22%,音頻下降
奧尼電子今年上半年主要營收超過4.8億元,其中視頻終端產品的銷售額占比高達89.22%,音頻終端僅占10.03%。

藍海億觀網觀察到,這幾年來,奧尼電子視頻終端產品銷售額的占比一直在增加,相應地,耳機和音箱等音頻終端的銷售額占比在縮減
比如說,藍牙耳機在2019年的銷售額占比有32.45%,2020年縮減到了10.26%,銷售額從近1.7億降到了1.1億元。

今年上半年的4.8億元營收,再加上下半年是電子產品傳統銷售旺季,預計奧尼電子在2021一整年的營收將超過10億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奧尼電子不僅有出口銷售,還有國內銷售,但也是以外銷為主,以今年上半年數據為例,其外銷占比為66.25%,內銷占比33.75%。

奧尼電子的幾大風險:依賴單一產品,依賴大客戶
奧尼電子2020年的營收10.7億元,與2019年相比幾近翻倍。
不過,也有幾個方面存在“風險”,可能導致公司業績下滑。
1. 競爭加劇,銷售額、利潤可能下滑
在不同品類,奧尼電子有不同的競爭對手,而且對方實力很強。
音頻類,尤其是藍牙耳機,有安克創新、漫步者;智能網絡攝像機,有安聯銳視、協創數據;行車記錄儀,有光弘科技。
賣家精靈(Seller Sprite)數據顯示,安克旗下耳機品牌Soundcore的一款頭戴式藍牙耳機,近30天銷量超過5500件,銷售額44萬美元,去年9月才上架的,就積累了將近1.7萬條買家評論。

(圖源:賣家精靈)
PC/TV攝像頭,國內有羅技、維海德、藍色妖姬、藍德卡、海康威視,國外有NexiGO、DEPSTECH、Grenerics、Jelly Comb等。
除了這些已經做起來的知名品牌,消費電子行業也吸引著大量新賣家進入。
在競爭不斷加劇的大環境下,奧尼電子的產品可能面臨單價下滑、凈利潤下滑的風險,還有可能被同行搶奪銷售額。
2. 單一品類銷售額占比太高
奧尼電子2020年總營收10.7億元,其中一半銷售收入仰賴于PC/TV外置攝像頭6.1億元),這是公司的最大品類。
更關鍵的是,該品類在2019年的銷售額僅為5700多萬,這一下就增長近10倍,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居家辦公帶動的需求增長。

隨著疫苗接種率的增加、疫情的緩解,人們恢復公司上班、學校上學,對于外置攝像頭的需求會減少。
事實上,今年的銷售數據已經有體現。
根據奧尼招股說明書,今年上半年其PC/TV攝像頭的銷售額不到2.4億元,雖然同比增長65.97%,但與去年的近10倍增長相較甚遠

雖然行車記錄儀、網絡攝像機的增長速度逐漸朝著疫情前水平看齊,但還沒有完全恢復,而且藍牙耳機、音箱等產品的增幅與疫情前還差得很多。(PS:2020年這幾個品類的增長幅度相較2019年明顯下滑)
兩相綜合,多個品類的增長有可能抵不了“PC/TV外置攝像頭”這一個品類的增長下滑。
3. 前5名客戶買了2億,過于集中
從ODM定制業務來看,奧尼很大一部分銷售收入來自前5大客戶。
今年上半年,5名客戶采購了2億多的貨物,占奧尼總營收的42.34%。
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的占比分別為35.41%、50.65%、38.72%。

些主要客戶每年從奧尼采購的貨物價值變動比較大,比如澤寶的鄰友通,去年采購1億,今年上半年只采購了3000多萬,AVerMedia(圓剛科技)更夸張,去年采購近1.5億,今年上半年只采購1000萬出頭。

從自有品牌線下直銷來講,客戶數量較多,不過,前五大客戶占比也是很高,去年占比為48.14%,今年上半年已經漲到了74.03%,而且這個占比上漲趨勢在增加。

另外,前五大客戶的變動比較大,比如2019年前五大客戶,到2020年只剩2家,另外3家是新加入的,而且他們每年采購的貨值波動也大,比如浙江藝旗教育科技,去年從奧尼電子采購362萬商品,今年上半年只采購了46萬。
主要客戶過于集中,再加上采購量波動大,一旦這些客戶因為經營不善、被平臺關店或其他原因導致采購需求下降,會對奧尼電子的業績產生較大影響。
奧尼電子在做的這幾個品類,前景如何?
外置攝像頭、網絡攝像機、行車記錄儀、耳機、音箱等,都屬于消費電子。
消費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短、更新換代速度快,與服裝鞋帽一比就很明顯。
一般來說,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,消費電子產品大約每個18-24個就要迭代,性能提升一倍。
往大了說,只要朝著集成化(體積越來越小、功能越來越豐富)、智能化(硬件設備與人工智能結合)的方向發展,電子產品就有市場。
往小了說,就要看每個品類的具體市場情況。(PC/TV外置攝像頭前文已經說過,不再贅述)
1. 網絡攝像機
國際數據公司IDC一份報告顯示,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總出貨量8.54億臺,預計2024年將增長到14.42億臺。
其中,增速最快的是家庭監控安全設備(以攝像頭、門鎖、門鈴等為主),預計2020-2024年期間年增速達到16.2%,比智能音箱、電視和游戲設備增長還快。
2024年,出貨量將達3.04億臺,在整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占21.1%的份額。

    
而且,預計到2022年,全球智能家居攝像頭(包括監控攝像頭、人臉識別門鎖、可視門鈴等)的市場規模可以增長到121.4億美元,年增長23.2%。
有意思的是,截至2016年,美國民用視頻安防監控(家居)占視頻安防的55%,超過一半,而我國還在6%的水平,所以,我國民用安防監控設備是一個藍海市場。
2. 行車記錄儀
對很多人來說,汽車不只是一個代步工具,它的安全性至關重要,這帶動了行車記錄儀、導航儀等車聯網產品的發展。
IHS早前預測,2020年全球車載攝像頭出貨量為8277萬顆。
另外,IDC和開源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,到2022年,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可達到1629億美元,中國占530億美元。

在這個背景下,車載智能終端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。
尤其是行車記錄儀,因為行車記錄儀是車聯網市場的基礎必備工具,一切涉及到車聯網的數據,都來自行車記錄儀。
以中國為例,到2023年,行車記錄儀規模將達到924億元。

3. 耳機
耳機是典型的消費電子產品,考慮到人們對于音樂品質的追求,耳機類產品更新換代很快。
具備“創新”能力的品牌和賣家,更具優勢。
競爭對手不乏蘋果、三星、索尼等知名品牌,還有眾多規模小一點的企業,總體來說競爭是激烈的,但沒有明顯產品過剩的情況。
以TWS耳機為例,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早前調查,2020年全球出貨量達2.3億臺,與2019年相比幾乎增長一倍。

(文/跨境電商新媒體-藍海億觀網egainnews  億觀分析報道組)

版權說明:藍海億觀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,未經許可不得用于商業活動。如當前文章存在版權問題,請聯系客服申訴處理。

分享至:
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
留點想法

評論列表(0條)

簡介:跨境電商門戶型新媒體及生態服務平臺,滾動報道跨境電商最新資訊,分享行業動態、運營技巧,構建跨境電商行業互聯網流量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