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0年07月26日 930
“被跟賣,一直是許多賣家的心頭之痛。好不容易運營起來的listing,有了排名和訂單,但跟賣者粘在后面,稍微降點價格,就把購物車搶走了,甚至連”
被跟賣,一直是許多賣家的心頭之痛。好不容易運營起來的listing,有了排名和訂單,但跟賣者粘在后面,稍微降點價格,就把購物車搶走了,甚至連Listing編輯權也被拿走了,辛辛苦苦,果實成熟,正要采摘時,卻被人竊取了。
遇到這個情況,誰不憤怒呢?
據鷹熊匯Mark公眾號消息,近日, 因為跟賣之事,釀成了流血沖突。一位湖南籍亞馬遜賣家,因為跟賣被砍傷了,據說還挺嚴重。
交流群里的消息稱,被跟賣的賣家,被跟賣得得“沒有辦法”,直接“帶人上門問候”,雇人把跟賣者砍傷了。
跟賣給許多賣家帶來了不便,讓賣家之間紛爭不斷,同時也會引發價格混戰,難道亞馬遜一點不擔心么?
難道亞馬遜不擔心賣家因為價格戰,不斷壓縮利潤,結果不得不以次充好,讓平臺成為劣質產品充斥的跳蚤市場,從而破壞整個平臺生態么?
亞馬遜不僅不怕,甚至可以說,堅持“跟賣”政策,反而是其不斷走向更強大的根基。
首先,亞馬遜最核心的理念是“顧客第一”。那么,亞馬遜的顧客是誰?
是賣家嗎?不是。賣家給亞馬遜付廣告費、倉儲費以及其他服務費用。按理說,賣家是亞馬遜的顧客,它應該非常照顧才對。
然而,亞馬遜卻對賣家非常苛刻。因為亞馬遜看得非常清楚,賣家之所以愿意給它付廣告費、倉儲費以及一切費用,是因為背后有一群人。
這一群人,就是是那些掏出真金白銀,在它的平臺上購買東西的消費者。
只有他們,才是亞馬遜心目中真正的顧客,才是真正要取悅的對象。
亞馬遜如何做到“顧客第一”呢?那就是讓顧客以最少的錢,買到最具性價比的商品。
因此,亞馬遜有了跟賣制度。
所謂跟賣,就是讓銷售同一種商品的賣家,在同等情況下,去比拼,去搶客戶。
產品是一樣的,那么,拼的主要是價格。
在競爭充分的情況下,商品的價格就會回歸本原,不會虛高。因為賣家A原本以2美元利潤出售這個商品,賣家B認為,1美元利潤也不錯,因此就以1美元利潤的價格去跟賣。
然而,賣家C認為,我是一個后來者,就先賺個0.5美元吧,甚至不虧錢或者貼一些錢也行,先賺一個人氣,以后慢慢圖發展,就用這個價格去跟賣吧。
結果,價格越來越低,甚至賣得沒有利潤了,競爭一下子變得白熱化。
在價格戰的血流成河之中,誰得到好處呢?那肯定消費者,以及亞馬遜自己。消費者得到了盡可能低價的商品,亞馬遜則賺了店租、傭金、倉儲費和其他服務費,與此同時,最重要的是,亞馬遜成為了一個“以最低價格,買到最高性價比的去處”,隨后,去亞馬遜上購物的人會越來也多。
難道,亞馬遜不擔心自己的平臺陷入長期價格戰,導致賣家次充好,甚至因為賺不到錢而紛紛出走,跑到競爭對手的平臺上么?
顯然,亞馬遜是不擔心這個的。
首先,它的平臺足夠大,僅僅在美國,占了45%以上的電商市場份額(也有統計機構說是49%)。流量在那邊,用戶在那邊,賣家不會輕易放棄的;
其次,亞馬遜旗下有一百多個以上的自營品牌,自營產品曾經在亞馬遜上占據了半壁江山,最近幾年,其貢獻的營收額才被第三方賣家超越。其自營產品,對其平臺有很大的支撐作用,亞馬遜有底氣。
此外,正是因為這個自營產品,亞馬遜更加會維護跟賣制度,讓眾多賣家在激烈競爭中優勝劣汰。然后亞馬遜跟那些生存下來的,并活得較好的賣家談判,讓其成為它自營產品的供應商,從而分取一杯羹。
第三、亞馬遜有一套自成體系的品牌保護政策。跟賣制度,逼迫賣家去注冊品牌,進行品牌化經營,從而優化亞馬遜的整體生態。
至于以次充好,操縱評論的賣家,亞馬遜是越來越不怕了。因為隨著其平臺上賣家數據的積累,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能力的增強,其對違規操作的賣家的監控、管理能力,越來越強了。因此,它完全不擔心自己的生態會被這部分賣家所破壞。
注冊品牌,并在亞馬遜上進行品牌備案,這是防止跟賣的最主要手段。不過,一些剛起步的賣家,或者一些多店鋪運營的賣家,并沒有進行品牌備案。
那么,該如何防止跟賣呢?
應該從亞馬遜跟賣制度的規定進行突破。依照亞馬遜規則,跟賣方的跟賣產品必須與被跟賣方的產品一模一樣,包括產品的品牌、外觀、包裝、功能、顏色、大小等。
一模一樣,是其中的關鍵詞。
那么,防止跟賣,就盡量讓產品listing的細節,盡量做得不一樣。
1. Logo上做文章:
(1)logo放在圖片上:即便還沒有正式品牌,可以搞一個簡單的logo,放在listing的圖片中,多少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:該商品是有品牌的,不要跟賣我,否則我舉報,你可能會被懲罰,重則封號。
(2)Logo 印在產品上:將logo印在產品上,然后在拍產品圖時,將有logo一面拍出來,這樣的話,即便跟賣者有相同的產品,但它不好直接跟賣你,因為產品圖不一樣,如果強行跟賣,那么,你在申訴時,有證據了。
如果一些產品不適合印logo,那么,可以將logo印在產品包裝上,在產品listing圖片中,顯示包裝盒的樣式,這樣一樣來,又等于與跟賣者區分開來。
2. listing標題中添加品牌名:邏輯跟上面一樣,即便還沒有品牌,在title中加入自己創造的一個名字。那么,跟賣者有所忌憚,不敢那么明目張膽,且listing具備了一定獨特性。
防跟賣的方法有很多,以上只是拋磚引玉,肯定有更好的辦法,希望大家多多分享。
結語:本次因跟賣被砍傷的事件,源于社交圈層的傳播,如果真的是事實,那這就是一起悲劇。
被砍傷的賣家是受害者,砍人的賣家也會受到法律制裁,是一個雙輸局面。
因此,奉勸跟賣的賣家,盡量不去跟賣,如果為了討生活,暫時不得不跟賣,那么應該把握一個度,不要太過分,逼得被跟賣者沒有生存的空間。與此同時,被跟賣的賣家,切忌沖動,觸犯法律,應通過合法合規的途徑解決問題。 (文/跨境電商第一線)文末掃碼,進入跨境電商精英交流群。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3-16
藍海億觀網2020-07-28
藍海億觀網2020-07-12
藍海億觀網2020-06-01
藍海億觀網2021-02-04
藍海億觀網2021-06-30
藍海億觀網2020-05-16
藍海億觀網2025-01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