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4年04月15日 0
“2022年,SHEIN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App,2023年,SHEIN再次蟬聯下載量第一的桂冠,而亞馬遜位居第三。”
SHEIN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流量入口。
SHEIN正將這一入口,轉化為幫助中國產業帶出海的“水電煤”基礎設施。去年以來,SHEIN在自營品牌業務之外持續深化了第三平臺(Marketplace),讓電子、家居、美妝、鞋包、首飾配件等品類的賣家(廠家)在其平臺上開店。
由此,SHEIN正式啟動了“自營品牌+平臺”的雙輪驅動的模式。
經過十幾年的深耕,SHEIN的“自營品牌”已深入歐美等地消費者的心智之中,并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個高地。在最新的“全美十大增長最快品牌”榜單中(由美國權威咨詢公司Morning Consult發布),SHEIN是全球范圍內唯一入選的時尚品牌,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品牌。
SHEIN“自營品牌”的一只腳已經邁得很遠,而其“平臺”的另一腳也逐漸跟上了上來。
在此前發布“希有引力”百萬賣家計劃,三年助力一萬賣家年銷售破百萬美元、十萬中小賣家年銷破十萬美金的基礎上,同年9月19日SHEIN又迅速推出“500城產業帶計劃”, 帶動鞋履、電子、家居、美妝、配飾珠寶等各大產業帶賣家入駐SHEIN平臺,幫助他們全球市場淘金。
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SHEIN平臺已經覆蓋了300多個不同城市產業帶。
SHEIN為賣家搭建了出海的橋梁,同時把“小單快反”按需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模式,從服裝產業延展到家居、箱包、電子等產業帶。反過來,這些產業帶和賣家又給SHEIN帶來更多的品類和款式,大大豐富SHEIN平臺大生態,形成一種共贏共生的格局。
如今,這些產業帶通過SHEIN平臺輸到海外的產品,已經融入了全球消費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之中。
比如,在海外春夏季的音樂節上,年輕男女們穿戴著潮流鮮亮的時尚單品,包括炫酷的眼鏡,高筒“戰靴”、刺繡牛仔、精致提包等,有相當一部分就來自于廣東、浙江、福建的中國制造產業帶。
圖/在海外音樂節的時尚現場,成了SHEIN賣家爆款斗艷的舞臺
01.
假發產業帶賣家鄧楠用“坐火箭”來其形容入駐SHEIN后的銷售增長。
“我感覺海外消費者在SHEIN就像在逛線下的沙龍店,一站式購齊所有的時尚裝備,有些一買就是十幾頂假發,”鄧楠說。
許昌是全球著名的假發產業帶,發制品行業直接從業者超過30萬,平均每15人就有一人以制作假發為生計。
假發廠家鄧楠上線SHEIN平臺后,第一個月就做到了5萬美金的銷售額。如今,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00萬美金。
SHEIN給賣家們提供的不僅是一個“賣貨平臺”,同時也是他們走上品牌化道路的“護航者”。
鄧楠入駐之后,SHEIN幫助其優化了工廠制度、生產人員的梯度建設,并在“生產線怎么快速反應和磨合”“如何擴大生產線以及縮小不必要的成本”等方面提供了解決方案。
在SHEIN的陪跑+護航下,鄧楠對海外市場的動向越來越成竹在胸,比如“中東市場偏向棕色黑色,歐美喜歡彩色,有的人群還會喜歡不同曲度的波浪、辮子等特殊造型“。然后,工廠根據SHEIN平臺上的信息反饋做出不同風格類型的假發產品,上架到平臺上,很好地滿足了不同市場不同消費者的各種個性化造型需求。
SHEIN不僅給賣家帶來了銷量,也樂見賣家在培植自己的粉絲,壯大自己的品牌。
這一點很契合箱包賣家常若然的需求。對于常若然來說,市場規模和銷量固然重要,但她更在乎“能不能以獨立箱包品牌的姿態”出現在SHEIN平臺上。
常若然的看法,在賣家群體中很具代表性。許多賣家正是看上了SHEIN龐大的流量和時尚領域的影響力。SHEIN的消費群體非常年輕化,對時尚品牌有濃厚的興趣,對“顏值”關注度高,有很強烈的嘗新意愿,復購率也比較高。
因此,SHEIN平臺尤其對一批想打出自己品牌的賣家很有吸引力。
常若然在SHEIN平臺上有自己的品牌店鋪,她的LOGO打在每一只包包的每一張圖片上,在賣出產品的同時,不斷將品牌打入消費者的心智之中。
如今,SHEIN成為了常若然的品牌進入“時尚圈”的快速通道。
常若然通過SHEIN平臺,迅速與全球各地愛美的女孩們連接起來,并在極短時間內給她想要的“用戶反饋”,幫助她把產品和設計打磨得更加成熟,加上SHEIN買手提供的流行趨勢,常若然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開發包包款式,從50件的小單開始生產,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測款,并根據銷售趨勢再決定返單數量。
非常重要的是,常若然的品牌在SHEIN平臺逐步建立起了忠誠的粉絲群體,獲得了超過1000條的五星好評,沉淀了自己的“品牌私域資產”。
抱著常若然一樣想法的賣家還有很多。他們都希望通過SHEIN這個“時尚品牌+電商平臺”,讓自己的時尚品牌走出國門,在海外市場中迅速出圈。
02.
在SHEIN平臺上,不少產業帶的舊廠實現了跨境轉型,老廠也能煥發“新春”。
眼鏡賣家張敏的工廠位于浙江臺州,以生產女士眼鏡為主,兼顧生產男士眼鏡、老花鏡、防藍光鏡等。
SHEIN平臺上的“無限貨架”,解決了張敏工廠在B2B出口線下渠道被“邊緣化”的痛點,順利地向B2C跨境電商轉型。
在與SHEIN合作之前,張敏家的工廠一直有給沃爾瑪、迪士尼等實體渠道供貨,但線下渠道的貨架資源是有限的,給其眼鏡陳列的資源有限,總體上款式單調,不敢輕易嘗試新顏色。相比之下,SHEIN是一個線上平臺,有“無限貨架”,以豐富SKU豐富著稱,張敏得以在SHEIN上經常嘗試和上架更多的新款。
SHEIN網站上的許多年輕消費者經常會一口氣買五六個、八九個甚至二十幾個眼鏡,以搭配逛街、聚會、旅游各種場景下的衣著,這讓張敏的銷量呈幾何級增長。
張敏自嘲稱,自己沒有趕上淘寶、天貓和亞馬遜的紅利,這兩年終于通過SHEIN抓住了“電商的尾巴”,登上了跨境電商的快船,讓父輩創立了十幾年的眼鏡工廠成功轉型,本來10月是眼鏡的電商淡季,但在SHEIN上開始銷售半年到10月份的時候就破百萬人民幣了。如今,日常月銷約幾百萬,旺季的時候月銷九百萬元。
山東老板秦立剛的經歷更具有戲劇性。
12年前,秦立剛在餐具五金工廠做磨具學徒,每個月工資只有800塊錢。如今,秦立剛一變成為了年銷4000萬的跨境電商大賣家。
SHEIN在秦立剛的創業生涯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。從月薪800元的學徒到年銷4000萬的跨境大賣家,秦立剛回想起來,是因為在兩個重要節點都抓住了機會:一是十年前全球推行“限塑令”、“禁塑令”之后,一次性塑料吸管淡出市場,秦立剛敏銳地嗅到了不銹鋼吸管的市場,開起了自己的小工廠,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;二是在SHEIN上開店,一天出貨8000件產品,招募了更多工人和擴建了新廠房。
剛開始接觸SHEIN時秦立剛并不了解賣海外的生意怎么做。
第一年,秦立剛覺得自己做得一般般,大概一個月只做到了20萬左右,跟大賣家無法相提并論。直到SHEIN的買手來到自己廠里來,手把手教秦立剛如何看賣家后臺來判斷市場趨勢,市場和國家的淡旺季分布,每個國家電商滲透率,還建議了很多開款的方向。
秦立剛逐漸上手,對跨境電商的信心越來越強。如今,中東和美國都成了其產品的重要銷路所在。
在良性的生產循環中,目前秦立剛的廠房已經擴展到10000平了,還雇傭了200多個工人,一起靠跨境電商奔向更美好的出海方向。
03.
據了解,SHEIN自身是從服裝品類起家,在原有的自營品牌模式下,憑借創新的“在線銷售+按需生產”的敏捷供應鏈模式,實現了高效率的“小單快反”:每一個SKU一般以100-200件起訂,如果銷售趨勢好立刻返單,但如果銷量不達預期,則中止生產。這種柔性的按需生產模式,大大減少了生產過過剩,控制了成本。
而現在通過持續深化的500城產業帶計劃,SHEIN引以為傲的按需生產“小單快反”柔性供應鏈模式,正在從服裝產業向更多產業延展和“裂變”,幫助產業帶上行跨境電商出海的同時,也把這套能力通過平臺化賦能給更多產業帶賣家,柔性能力發生裂變和開花。
浙江義烏的“廠二代”家居賣家周云斌已經嘗到了”小單快反“的甜頭。
在周云斌所在的當地,其他家居商家的常規同類產品訂單往往要1000件起訂,而周云斌依照SHEIN所的小單,一般是200-300每批次的訂單,將市場需求和供給更加精準的匹配起來,減少浪費,整體算下來省不少。
小家電賣家李國明也深知柔性生產模式帶來的巨大好處。在SHEIN平臺上每次上新品時,李國明都會通過小量上品測款,根據后臺銷售情況和消費者評價,來判斷商品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需求。如果銷量不錯,將以此繼續拓款上新。反之銷量不好,李國明會從產品性能,外形設計等方面去分析原因,從而總結經驗運用在未來的產品開發和改良上,這既增加銷量,又大大降低了成本。
SHEIN平臺上的趨勢指引以及“小單快反”的供應鏈模式,似乎給李國明開了“天眼”。慢慢地,李國明對平臺的熱銷商品的種類把握得越來越清晰,對新品開發變得更有信心,進而對整個跨境藍海市場的增長潛力抱有非常大的希望。
因而受益的賣家還在持續增加。
廣州賣家周舟銷售的是禮服。禮服的生產周期較普通服裝更長、工藝更復雜,因此成本投入更高。同時在設計開發、制衣工廠和銷售渠道之間往往是“信息孤島”,銷量預測不準確,往往會帶來積壓庫存和生產浪費。這一痛點點,在禮服生產上更為明顯。如今周舟一般首單只生產60-80件,再根據銷售情況進行返單生產,使其整個生產過程,始終以實際需求為導向,大大降低了庫存積壓與浪費的可能。
04.
在上述產業帶賣家共享國際市場紅利的背后,SHEIN平臺作為產業帶工廠、跨境賣家和品牌商出海的“水電煤”基礎設施,還在鋪就更多的道路,架設更多的“管道“,建立更多的“港口”。這些基礎設施包括了“廣州希音灣區供應鏈項目”和“肇慶希音灣區西部智慧產業園”等,投資超150多億,為國內集倉儲、物流等功能的一體化智慧供應鏈基地。
其中,位于廣州增城的“希音灣區供應鏈項目”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,將建設集運營、倉儲、備貨、揀貨、分撥、發貨等為一體的供應鏈倉儲物流中心,為SHEIN的全球銷售提供核心支持。
與此同時,SHEIN(希音)位于肇慶新區的希音灣區西部智慧產業園項目建設持續提速,計劃投資35億元,總用地面積約680畝,是SHEIN探索“供應鏈智慧化與精益化建設”的重點項目,預計每年實現產值35億元、完成服務貿易出口額35億元。
此外,SHEIN與清遠市廣清產業園宣布圍繞服裝產業展開深入合作,將“按需生產柔性供應鏈模式”賦能到當地產業,并以創新的數碼印花等先進技術,引領清遠服裝產業生態集群打造。
SHEIN也在廣州建立了首個服裝制造創新中心,占地約6萬平米。在該創新中心,從紙樣開發,到裁剪車縫,再到審核用量、工藝放碼,SHEIN都研究出了一整套數字化系統,創新出更為精益化的生產解決方案,探索建立更優的“柔性供應鏈標準”,并將研究成果輸出給產業制造供應商以及平臺賣家。
結語: 隨著 SHEIN平臺出海的加速度發展,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小企業、品牌和產品走向世界,提升中國“智”造形象的同時,也帶動國內貿易出口、生產制造、倉儲物流、交通運輸等上下游一大批行業進入了騰飛的黃金時期。而SHEIN自身也在“蝶變”——它不再僅僅是一個“時尚品牌”和“電商APP”,轉身成為了服務更多出海企業的集“超級流量入口+“跨境基礎設施”的生態綜合體。跨境正當時。(億觀分析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7-04
藍海億觀網2021-06-23
藍海億觀網2021-06-25
藍海億觀網2021-04-17
藍海億觀網2021-03-02
藍海億觀網2020-07-24
藍海億觀網2019-11-19
藍海億觀網2025-01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