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1年11月15日 133
“不唱衰,不鼓吹。”
一旦做了亞馬遜,似乎無法回頭了。這是最近許多賣家的切身體驗。
去年賺了的錢,今年虧完了嗎?
這一“靈魂之問”,流行于亞馬遜賣家圈子中,反映出眾多賣家艱難的現狀。
不少賣家反饋,雖然賺錢的依然是大有人在,但今年的行情確實更差了,包括自己周邊的人,今年幾乎沒有賺錢。
一位稱“自己去年賺了一套房”的賣家也不得不承認,“今年沒怎么賺錢”。
然而,雖然今年行情不太好,但大部分賣家還是選擇繼續做下去,甚至一部分虧損嚴重的賣家,也要繼續做下去。
一些賣家發現,自己做亞馬遜,似乎有了一些“上癮”癥狀。
深圳賣家李谷春,就發現了自己對做亞馬遜上了癮:
明知道每一個訂單都在虧損,但只要看到出單,就莫名地感到開心,明知道已經巨虧,但“本能”告訴他,必須繼續做下去。
李谷春從2015年開始接觸亞馬遜,在一家精品公司做到了運營總監。公司福利不錯,收益好的時候,李谷春年收入能達到100多萬。
2019年底,李谷春盤算了下自己手中的牌,有一線運營的經驗,而且還是做出過爆款的經驗;因為做到了管理層,幾年下來沉淀了一批供應商資源,而且能夠開私模,拿到比較好的賬期。
公司給的福利不錯,積累了一定的資金,再拼湊一下,湊個300萬問題不大。
于是,拿著湊到的300萬,李谷春果斷辭掉了運營總監的職位,開始自己單干。
多年工作累計下來的經驗,讓李谷春對成本把控十分敏銳,初期就在城中村租了個廉價門面,選了7款產品,自已幾個人上。
有工廠配合,這7款爆款產品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微創新,就取得了還不錯的效果。這讓李谷春更加從容,2020年總體處在鏈接上升期,實現了微賺。
但是到了2021年,情況開始發生變化。許多賣家涌入李谷春所在類目,價格戰打了起來。根據李谷春計算,有些賣家甚至以略虧的價格搶占市場。
起初,李谷春并沒有太在意,因為他的產品是自己開模,跟市場上的產品有差異化,可以確保一定的定價權。但很快,低價產品開始搶占了原本李谷春的市場份額,李谷春的核心產品排名從前10一路跌到50名開外,銷量受到了巨大的影響。
無奈之下,李谷春也加入了降價銷售的行列。
而當李谷春的產品降價,企圖重新奪回市場份額的時候,競爭對手的惡性競爭手段也隨之而來,包括但不限于上差評、給李谷春的鏈接刷單(卻不返款)、惡意加購再取消等等。
李谷春經過一番周折,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核心鏈接。但在此過程中,也蒙受了100多萬的損失。
產品和服務同質化、沒有品牌做支撐的情況下,必然會走向無休止的價格戰,利潤空間會一步步壓縮,最后所有的競爭對手,只掙得一筆口糧,勉強維持生存。
可以說,大部分賣家不是在創業,而是為歐美國家的人,源源不斷地輸送最高性價比的商品,累死累活,只掙得了一份“社會工資”。
雖然過程艱難,但在此過程中,李谷春卻意外發現了自己的“特殊癖好”,似乎對做亞馬遜上了癮,每天都處在一種莫名其妙的狀態:
明知道每一個訂單都在虧損,但只要看到出單,就莫名地感到開心。
李谷春此前對釣魚有很濃厚的興趣,現在滿腦子卻只有亞馬遜,對自己多年培養的興趣也興致缺缺。
像李谷春一樣的例子不在少數。“亞馬遜上癮癥”讓另一位賣家要賣自己的房子。2014年,一位賣家帶著3000元生活費獨自深漂,陰差陽錯入了行,開始接觸亞馬遜。聰明肯學,該賣家很快熟悉了操作流程。
2015年,該賣家開始單干,借著亞馬遜上升的勢頭,賺到了一筆錢,在老家武漢全款買了套房,還有盈余100萬。
然而,好景不長,2020年的“疫情電商行情”,只讓部分賣家和部分產品類目受益,但給該賣家帶來了重大打擊。
疫情之下,原本積累的100多萬全部虧損,顆粒無收。
不甘心錢就此打水漂,該賣家向銀行貸款了200萬,繼續奮戰。然而,現實狠狠地甩了該賣家一記耳光,向銀行貸款的這些錢也被虧了進去。
接連虧損300多萬,讓該賣家的公司破產,生活從小康之家跌落到負債累累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該賣家仍在糾結,想著賣掉武漢的房子翻本。所幸的是,該賣家被親友勸住了。最后,房子賣了只用來償還貸款,沒有繼續在投入到單干亞馬遜的事業中。
然而,虧損之后,想賣房繼續做的,或者賣了房之后來做亞馬遜的賣家,并不是少數。
無論是在知無不言論壇上,還是知乎上,都許多賣家在探討“賣房做亞馬遜”。
“亞馬遜上癮”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相對普遍性的現象,不僅發生在新賣家身上,更多地發生在老賣家身上。
甚至有些人不惜All In,封死自己的后路?
對許多人來說,在亞馬遜上越投越多,其實有一定的“舍不得沉沒成本”的心理在作祟。
賣家林珙告訴《藍海億觀網egainnews》,他就有過這么一段讓人難忘的經歷。
“一個人一旦輸急了,是會眼紅的。”
林珙2018年通過亞馬遜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百萬,從此認定了亞馬遜是個可以做一生的事業。然而,好景不長,兩個主打鏈接因為斷貨沒續上,流量大幅下滑。
新貨入庫之后,銷量一直無法恢復,其中有權重下降的緣故,也有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緣故。大量庫存積壓,林珙的資金周轉開始出現了問題。
“其實,當時如果停下來,情況會好很多,但是在那個節骨眼上,人已經有些失去理智了,俗稱急紅眼了。”
林珙覺得,自己能夠賺到第一個百萬,就能夠把虧進去的錢再賺回來,結果越投越多,最終不僅此前賺到的百萬全虧進去,而且還欠了不少外債。
“債現在已經還得差不多了,現在我還做亞馬遜,但是每個產品,都會給自己一條紅線,一旦銷量、利潤達不到標準,就果斷放棄。”
林珙認為,有人確實可以逆風翻盤,但這得需要多大的運氣?或許再堅持一下,可能會有更大的機會,但也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機。
因此,從2019年虧損過后,林珙就一直在勸誡自己不要冒進,寧可“少吃塊肉”,也不要立于危墻之下。
資深業內人士Andy也介紹了有類似經歷的賣家。該賣家在虧損50萬之后,仍然義無反顧地繼續投入資金。
Andy詢問其緣由,該賣家表示,感覺下一把就能“贏”回來。人生就這么短,賭一把,贏了香車嫩模,輸了咸菜蘿卜,大不了從頭再來。
“這種‘賭徒心里’在賣家中非常常見。很多人覺得,我自己有本錢單干,本錢虧光了,大不了找家公司繼續上班,為下次單干積累資本。這種心態要不得。”
Andy說,出去單干過的人,想要重新回到職場難度非常大,不僅僅是自己內心的坎能不能過去的問題,一般公司也會對這種求職者抱有警惕心,認為這種員工不踏實。
“開過葷的,想要讓他再吃素,難。”
廣州賣家洪安則認為,不放棄做亞馬遜,其最大的心里障礙,是自己。
2016年決定單干亞馬遜的時候,洪安找父母借了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。
2017年春節,洪安開了輛30萬寶馬回家的時候,他明顯感覺到父母的欣慰,鄰里間的羨慕和若有似無的嫉妒。
這一切都讓他有種飄飄然的快感,洪安承認自己是一個虛榮的人。
以致2020虧損了50萬之后,洪安一時間無法接受,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家人,更害怕街坊鄰居知道這件事。
“怎么辦?只能繼續做,把虧掉的給賺回來。”
在這樣的心態驅使下,洪安在亞馬遜上的投入越來越多,原本虧損50萬之后尚有些許現金流,如今已經欠了20萬貸款。
類似洪安的現象,在亞馬遜賣家當中也很普遍。
許多賣家離開自己的家鄉,深漂、廣漂,只為了尋找機會,習得一技之長。
而故土的鄉土人情,獨自奮斗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酸,最終會成為束縛賣家的一道心靈枷鎖。
衣錦不還鄉,如錦衣夜行。
那既然要還鄉,就一定要衣錦還鄉。
于是,只能和自己當初的選擇“杠上了”,“不成功,便成仁”。
鄭中軍是一位老賣家。在2020年初口罩嚴重短缺的當口,花了自己做亞馬遜幾年的積蓄,一共100萬元,購買了一批口罩機。
但是由于入局太晚,最后倉庫里堆疊了1000萬個口罩無法賣出去,并由此欠下一屁股債。
口罩之路走不通,且欠下巨額債務,那么,只能向自己的老業務“要”。
然而,鄭中軍并未等來梭哈的機會,因為認證問題,這批戶外燈一直卡在倉庫無法上架。三個月時間一到,貨全被亞馬遜銷毀了,
而尚未支付貨物尾款的鄭中軍,被供應商找上門催債。無奈之下,只能帶著妻兒躲回老家。
此前借貸的60萬,在利滾利的情況下滾成200多萬,諸多鄭中軍的好友接到了借貸平臺的催款信息。
無論是做亞馬遜,還是做其他業務,如果在壓力下,貪多求快,很容易踩到平時可以留意的坑,重重摔一跤。
“除了亞馬遜,我還能干啥?”這是賣家Henry的疑惑,也是許多賣家在做亞馬遜遇挫后,不得不繼續做亞馬遜的重要原因。
Henry從2014年開始接觸亞馬遜,做過鋪貨,也做過精品。不僅自學,還報過各種研習班。
為了讓鏈接成為爆款,Henry話費了無數心血,自認為對亞馬遜運營技巧幾乎全系精通。
2019年開始單干亞馬遜之后,Henry賺到了不少錢,粗略計算下,在這次大虧之前,凈利潤80萬是有的。
但是賺到的錢,有很大一部分被Henry用來精進自己的運營水平。包括購買ERP軟件,也包括經營自己的刷單資源。
從4月底至今,亞馬遜大封號的風波中,Henry的3個店鋪無一幸免,主要鏈接全部死光。在庫商品總額超過50萬,除了少部分通過一些渠道折舊轉讓,大部分都只能棄置。
“我在亞馬遜上投入了太多太多的精力,現在讓我收手,我很茫然。”
當然,還有不甘心。
曾經的付出,讓Henry在亞馬遜運營領域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,在許多同行面前,他是所謂的“大佬”。
Henry在其他方面的建樹,遠不如在亞馬遜運營領域來得深。如今,探討亞馬遜,是他最感興趣,也是最擅長的話題。
“所以,對我來說,只能接著做亞馬遜。現在,亞馬遜已經成為了我為數不多的‘光源’,也只有亞馬遜能讓我‘閃光’。”
Henry認為,自己在亞馬遜上投入的沉沒成本太多,不僅僅只是表面上虧損了多少的面值。當運營亞馬遜鏈接,看鏈接出單,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,想要強行剝離這個部分,難度變得奇大。
Henry的茫然,在行業中也是普遍現象。
許多賣家從入行開始,一干就是數年甚至十數年,無論是對自己的投資,還是開拓相關資源,都跟亞馬遜息息相關。
以致“不做亞馬遜,還能做什么”這樣的問題,在論壇中頻頻出現。
對此,資深業內人士也總結出了一些觀點:
亞馬遜運營,只能是技能,不能當做“事業”。
“電商運營,說白了本質還是在‘賣貨’,運營技巧能夠起到一定作用,但只能是輔助作用。”
資深運營人士錢宇表示,目前亞馬遜運營技術迭代升級太快了,“一代版本一代神”,賣家如果追逐技術,可能五年十年后會發現,這五年十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完全用不上。
因此,對于賣家來說,相較于“鉆研技術”,不如積累行業資源來得更有價值。尤其是供應鏈資源,亞馬遜運營的盡頭,一定是產品為王。
“眼光放長遠去,亞馬遜只是個銷售渠道而已,別讓工具束縛了你自己。”
錢宇表示,堅持長期主義,才是取勝之道。對長期主義者來說,哪怕每天進步一點,只要能活下去,復利效應一定會給賣家帶來巨大的回報。
結語:在這里,我們無意唱衰做亞馬遜的前景。
不管如何,亞馬遜依然是跨境電商最主要的平臺,它在歐美零售業的占比,在整個電商市場盤子的占比(在美國已經超過41%),也繼續在逐年擴大。
要做跨境電商,亞馬遜依然是一個幾乎繞不開的選擇。
亞馬遜依然可以做,只是“上產品+開廣告”就輕易出單的時代,已經一去不復返了,亞馬遜成為了一個跟實體生意一樣的高競爭賽道。
不要抱怨亞馬遜不好做,實際上,我們身邊經常看到,飯店、服裝店、奶茶店以及辦公樓里的公司,換了一茬又一茬,走了一批又一批。
這是因為,競爭在實體行業,已經非常激烈了,誰也沒有辦法隨隨便便賺錢。
同樣,隨著時間的推移,在亞馬遜賽道上,依然脫離不開這個規律。
競爭自由,激烈程度逐年增加,最終漸漸與實體店生意的程度趨同,甚至更加激烈,畢竟所有賣家都在一個(網站或App)頁面里進行高度透明化的廝殺。
做任何生意,我們要立足,
首先要提供有社會價值的產品,二要耐得住,撐得久,三要在撐住的同時,不斷迭代,優化自己,最好能做出品牌,通過品牌擺脫價格戰的泥潭,才能掙脫為“歐美社會打工”的怪圈。
最后,祝所有認真做事的賣家生意紅火。注:文中所提賣家均為化名(文/跨境電商藍海億觀網egainnews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2-02-08
藍海億觀網2022-01-20
藍海億觀網2021-11-18
藍海億觀網2020-04-11
藍海億觀網2021-01-28
藍海億觀網2020-11-10
藍海億觀網2022-04-24
藍海億觀網2025-01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