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4年03月08日 0
“當然,并非所有莆田賣家都是這樣的。一批莆田賣家選擇了“賺慢錢”扎根于鞋子、工藝品等產業,扎扎實實走出了一條穩妥的路子。”
當然,并非所有莆田賣家都是這樣的。一批莆田賣家選擇了“賺慢錢”扎根于鞋子、工藝品等產業,扎扎實實走出了一條穩妥的路子。
而即將帶著綠聯科技上市的張清森,更是一個“莆田系”賣家的“非典型樣本”。
張清森從他徹底砍掉代工業務,轉向品牌開始,就與賺快錢的“短線模式”告別了。
其中,有一件事起到了推動作用。
2010年的一天,張清森收到外國客戶的郵件,對方臨時要求降價,原因是有同行報價更低。代工產品,可替代性強,如果不同意降價,“愿意干的人有的是”,客戶會果斷取消訂單,而綠聯也將會出現庫存積壓。
最終, 張清森咬著牙妥協了。
圖/綠聯的產品
張清森看到了“短線模式”下的致命缺點,厭倦了同質化的無限內卷,果斷放棄了代工業務,力推“綠聯”這一品牌,從天貓商城開始,步步為營,步步迭代,最終成為了一個年營收近39億的企業。
「藍海億觀」認為,在此過程中,綠聯走了關鍵的三步,“伴飛大品牌+擴大品類并打造品牌+重點布局電商”:
一、抱大腿,為三星、蘋果等大品牌“伴飛”,圍繞著智能手機做平替產品:彼時,風靡市場的三星電商的連接線,以韓國接口為標準設計的,讓國內消費者用起來很麻煩。三星沒有精力搞一條生產線,以專門生產適用于中國市場的連接線。張清森認為機會來了,在2011年推出了一系列電視機連接線產品,專門針對各個進口品牌來適配國人需求,這些產品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。
2012年是中國智能手機的元年。為此,張清森瞄準手機配件,做蘋果和安卓手機數據線、鋼化膜,這更是踩準了一個大風口。
其中,蘋果給它帶來了很大的機會。張清森為了獲得的MFI認證,成為其生態合作伙伴,狠下血本迭代設備、提升技術,在2014年拿下蘋果MFI,2018年又拿到了華為的DFH認證,接著源源不斷地為蘋果、華為提供數據線和其他配件。
二、不斷擴大品類,將“工具品牌”升級為“消費品牌”:數據線是一個好生意,但不是一個大生意。2013年,綠聯營收額約6000萬。要往上走,尤其是要支撐起一個品牌,做數據線是遠遠不夠。
為此,走上了快速擴大品類的道路,大約兩年擴大一次:2011年手機配件,2013年電腦、車載配件,2015年則擴展到智能硬件、穿戴產品,2017年擴展到移動電源,2020年再做耳機。最終,綠聯成為了一個涵蓋手機、電腦、可穿戴設備的3C大廠。
綠聯擴大品類,是必須走的道路。不僅是為了擴大收入和賽道,還有一個原因是,要擺脫自己作為“工具品牌”而非“消費品牌”的困境。
所謂“工具品牌”,就是消費者對產品的品牌要求很低,最關心的它們的功能,比如垃圾桶、筷子、鉛筆刀。鞋架等,我們去任何渠道購買,只要店家給我們什么,我們就會買,而不會關心它們是什么牌子。
綠聯的早期產品連接線、數據線、手機殼、電腦儲存、擴展塢、手機支架等,也是一種“工具型產品”,給消費者的品牌感覺不強。
為此,綠聯將品類擴充到了“消費級”的產品,包括耳機、可穿戴產品等,以強化“綠聯”的品牌感。
當兩類產品構建成龐大的矩陣后,互相支撐、促進,對強化綠聯的品牌大有幫助。
三、重點布局電商平臺:可以說,從2012-2019年,綠聯幾乎踩準了電商的每一個風口,從天貓到速賣通再到亞馬遜。
2012年,綠聯入住了天貓、京東主流平臺,2014年,又以UGREEN的品牌布局海外,入駐亞馬遜多國站、阿里速賣通、ebay等平臺。
如今,綠聯在線上電商平臺實現的收入約為75%,毛利占主營業務的毛利比例更是超過80%,側重電商渠道的布局居功至偉。
當然,所有的布局獲得成功,離不開過硬的產品。產品是1,而布局是1后面的0。
張清森看到了深圳華強北電子的檔口及他們的天貓店里,千篇一律的產品基本談不上服務體驗,更談不上品牌。
為此,他選擇自己開發模具(“私模”)做自有產品(山寨產品多用“公模”),以高清電視的數據線為例,當時大多以1.8米,即6英尺的出口用數據線為主,綠聯做出了0.5米,1米,1.5米,2米,3米,5米等等長度。
這一做法,一下子讓綠聯脫穎而出。張清森對此頗為得意,稱這是“用五星級酒店的實力去開沙縣小吃”。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8-04
藍海億觀網2020-12-31
藍海億觀網2020-09-03
藍海億觀網2020-12-30
藍海億觀網2021-03-23
藍海億觀網2021-03-28
藍海億觀網2019-11-11
藍海億觀網2025-0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