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3年07月04日 0
“日前,連連支付(連連數字)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,擬赴港上市。”
01
支付是一種手上沾油的生意
日前,連連支付(連連數字)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,擬赴港上市。
從2020-2022年,連連支付三年合計虧損約20億元。
支付是直接可以摸到錢的行業。
因此,在很多人心目中,支付是一個幾乎可以坐著收錢的大生意,好比手里拿一下肥肉,再傳遞給出去,雖然肥肉不是自己的,但最終兩手依然沾滿了油。
這是許多人對支付行業的一個相對合理想象。
確實,一家支付平臺(收款平臺)銜接無數家電商公司 ,從每家公司的收入中拿走一部分(手續費),如果這些電商公司的收入不斷增長,那么,支付平臺拿走的錢將會越多。
比如安克創新(Anker)、賽維、子不語等大公司,一年收入達到了30-140億。其中,安克創新僅僅亞馬遜平臺的收入最高就達到了近79.7億(2022年)。
圖/各大賣家2022年在亞馬遜的收入占比
此外,在行業的中部和尾部,還活躍著大量跨境電商賣家。因此,支付公司可以服務的用戶規模相當龐大。
僅僅連連支付一家就“坐擁”84.5萬個活躍跨境賣家(商家)。
賣家數量龐大,他們的收入也在近幾年持續增長。鎖定這些賣家,并跟著他們的收入往上走,那么,這是不是一個好生意?
然而,現實比較骨感。
坐擁80多萬個用戶的連連支付,在2020年-2022年分別凈虧損3.69億元、7.47億元、9.17億元,三年合計虧損約20億元。
這是為什么呢?
一、存在感不足,比價嚴重:支付是跨境電商的“水電煤”一類的基礎設施,是不可或缺的,但跨境電商用戶不太能感知它的存在,也不太了解它的內在情況。
對大部分賣家來說,僅關注兩個點:一、資金安全;二、費率足夠低。
一些新手賣家甚至沒有意識到安全問題,一上來就對比費率,誰的費率低,就用誰的。因此,市面上的大部分支付公司紛紛在費率上下功夫,一降再降,甚至某些時段推出0費率。
低費率使支付公司陷入了搶奪用戶的無休止的搏殺之中,同時也降低了它們的收入。
二、用戶數量“水分”大:賣家的店鋪一旦綁定某個收款工具后,一般不會去更換,尤其是亞馬遜店鋪,更換收款工具,可能會觸發一系列的審核,或者需要一系列的“報備”。
因此,賣家綁定某個收款平臺后,表現出很大的“用戶忠誠度”。然而,這一“忠誠度”是被迫的,一旦有機會,賣家會綁定其他收款平臺。
比如,深圳有一批賣家一人手上有幾十家店鋪,每家店鋪會綁定不同的收款平臺,派安盈、萬里匯、PingPong,挨個綁個遍。
一是不想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——因收款工具觸發的風險時有發生;二是不同收款平臺不斷推出新的優惠政策,力度都很大,讓賣家們難免“朝秦暮楚”。
這導致了許多收款平臺對外宣告的用戶數存在一定的水分。比如,連連支付一家就“坐擁”84.5萬個活躍跨境賣家(商家)。
這不意味著,84.5萬個跨境賣家會將其旗下的所有亞馬遜店鋪或者eBay、Fruugo、Ozon等平臺店鋪,都會使用連連支付。
實質上,連連支付只是“坐擁”了這些用戶的一部分店鋪的收款服務——可能是收入高的店鋪,也可能是收入低的店鋪。
三、競爭激烈,營銷成本和經營成本不斷增長:目前,市面上至少涌現出25家以上跨境電商支付(收款)公司,包括派安盈、萬里匯、PingPong、PayPal、匯付天下等。
近幾年,網易、騰訊等大廠也入局了跨境支付(收款)業務,連亞馬遜自己也推出了收款工具叫亞馬遜全球收款。
其中,PayPal、派安盈是老牌支付平臺,萬里匯則背靠螞蟻集團,騰訊、網易則作為知名大廠推出收款平臺,這些平臺不是牌子硬,就是資金雄厚。
這些新、老支付平臺為了爭奪客戶,展開了越來越激烈的爭奪戰,因此,導致營銷成本水漲船高,如砸廣告、做活動等。
圖/連連在外媒的動態
為了獲得用戶,尤其是跨境電商用戶,連連支付的營銷費用從6900萬增長到9000萬,再到1.4億元。
此外,收款只是最基本的服務,為了牢牢黏住賣家,各大支付平臺推出許多附加服務,以圖實現差異化服務,包括VAT付款、退稅管家、一鍵開店,同時也聯合各大電商平臺,推出一系列的線下免費活動。
這些服務許多是附加的,不賺錢,甚至貼錢的。
因此,在基礎服務差異化不大,入局玩家越來多,賣家忠誠度不高的情況下,支付平臺的日子,并沒有普通人想象得那么好。
當然,話說回來,收款的手續費,只是支付平臺的一項收入,畢竟,它們手握大量的錢,其營收模式是很豐富,包括賺取匯率差價,儲存用戶大額資金的利息收入、資金流轉的差價,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收入等。
數據顯示,2022年,連連支付平臺沉淀的客戶資金達到了88億元。
這是一筆很可觀的錢。支付公司一旦獲客了,且維持了該客戶的一定周期的“忠誠”,會有豐富的創收模式。
02
沖刺科創板未能如愿,增長急需用錢
連連數字(連連支付母公司)大致發展分為兩個階段:一、國內階段:從2009年成立到2017年,在國內發展業務;第二、國際化階段:2018年開始布局全球化業務,進入英國、愛爾蘭、巴西等國。
一旦邁開全球化的步伐,就有大量資本涌入進來。
在全球化業務開始的當年,連連支付募集了23.77億元資金,公司估值40億元;僅僅半年后,又完成第二輪融資,紅杉和博裕等機構進入估值漲到70億元。
接著第三輪,在2019年6月,中金和財通進入,估值漲到120億元;2020年10月,連連支付完成第四輪融資,泰康保險等開始進入,估值漲到150億元。
一系列的大動作之后,連連信心百倍。
2020年12月,連連數字(連連支付母公司)宣布沖刺科創板。
然而,經過近兩年的輔導期,其科創板的進度,還停留在2021年7月的第三期輔導。
界面新聞消息,2021年4月,中國證監會修改公布《科創屬性評價指引(試行)》,明確規定限制金融科技、模式創新企業以及禁止房地產和主要從事金融、投資類業務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。
同時,在上市輔導備案前夕,連連數字旗下的連連支付(公司主體業務)的CEO潘國棟被爆離職。
多種原因導致連連數字或已無法在科創板完成上市。
如上文所述,連連支付需要面對派安盈、萬里匯、PingPong等激烈的競爭,在營銷成本和經營成本持續上升的情況下還要保持急需增長,它需要從市場補充更多的“彈藥”。
因此,在虧損20億的情況情況下,連連支付依然要赴港上市。
去年,老牌支付公司匯付天下赴港上市不滿三年,就因“股價被低估”交易慘淡而退市。因此,資本市場能否為跨境支付買單,連連數字是否可以順利上市,依然充滿不確定性。
不過,話說回來,不管上市前景如何如何,連連依然手握巨大的資產。
對于支付平臺來說,最大的資產,不是后臺的技術,也不是通過砸錢燒起來的知名度,而是背后的的牌照。
牌照是門檻,也是稀缺資源。
僅僅牌照,就讓連連支付值不少錢。在三年的時間里,連連支付從資本市場拿到了41億元融資資金。
連連支付招股書顯示,其已在全球拿下64項支付牌照及相關資質。
連連支付的全球支付業務的背后是美國運通——全球最大的獨立信用卡公司。2020年,連連支付和運通成立了合資公司連通,其中連連支付持有50%股權,但沒有控股權,且還需要支付24億元注冊資本。目前,還差1.3億元,需在今年內支付完畢。
連連支付的收入60%左右來自全球支付業務,境內支付只占兩成。
2021年,連連支付全球業務增長最快,貢獻16個點,跨境電商業務對其起到了很大的支撐。
不過,跨境電商勢頭暫時回落,對于連連支付的全球業務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。
但總體而言,跨境貿易依然有著良好的前景,
據BCG波士頓咨詢測算,2019年全球數字貿易規模1.5萬億美元,占全球貿易總量6%,依然處于發展早期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品貿易國(2021年全球占比15.1%)和世界第三大商業服務出口國(2021年全球占比6.5%),具備發展數字貿易的基礎。
此外,中國進出口企業的基數龐大。
2022年,中國進出口企業59.8萬家,其中民營企業51萬家。
民營企業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支付痛點(合規要求高、覆蓋范圍有限和缺乏互通性等),因此,包括連連在內的支付平臺,依然有施展空間。 (億觀資訊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9-01
藍海億觀網2021-02-20
藍海億觀網2020-10-14
藍海億觀網2021-09-05
藍海億觀網2024-06-24
藍海億觀網2023-11-06
藍海億觀網2020-02-14
藍海億觀網2025-01-23